三国志14羊祜陆抗(求一个古代知音的故事、不要伯牙绝弦!)
求一个古代知音的故事、不要伯牙绝弦!
陆抗和羊祜.
陆抗和羊祜分别吴、晋两国的将领,羊祜在襄阳为官,陆抗镇守荆州,两个人你想统一我,我想灭掉你,但却丝毫不妨碍二者是知音.陆抗病了,羊祜赶忙送药来,陆抗手下东吴将领齐劝陆抗不要吃.陆抗答道:“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汝众人勿疑”.遂服之.陆抗知羊祜爱饮酒,送自己亲酿佳酿给羊祜,羊祜部将陈元劝别饮恐有诈,羊祜说:“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虑”.竟倾壶饮之.
齐国有管仲,字夷吾;鲍叔,字宣子,再个自幼时以贫贱结交.后来鲍叔先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曾有几句言语道:“吾尝一战一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也.吾尝一仕一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谈论,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有利不利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利多,鲍叔不以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所以古今说知心结交,必曰:“管鲍”.今日说两个朋友,偶然相见,结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万古.
捉羊牯的典故
羊祜(221年-278年),三国时期魏国人,字叔子,泰山南城人。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平子,与荀勖共掌机密,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咸宁四年(278),羊祜抱病回洛阳,同年十一月病故,并在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关于羊祜的典故:270年,孙皓加封陆抗为镇军大将军,都督江陵等军事,羊祜知道陆抗不是等闲之辈,使用强攻占不到便宜,便施展攻心计,对吴军采取怀柔政策,每次两军交战,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以致吴过来投降的人络绎不绝。陆抗心中很清楚,所以常告诫将士们说:“羊祜专以德感人,如果我们只用暴力侵夺,那就会不战而被征服的。我们只保住边界算了,不要为小利而争夺侵扰。”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晋、吴两国的荆州边线处于和平状态。陆抗和羊祜两人惺惺相惜,产生了著名的“羊陆之交”。276年,羊祜又进封征南大将军。经过7年的练兵和和各项物质准备,而且陆抗已经于274年病亡,孙皓还是继续实行,羊祜便上疏《请伐吴疏》,遭到朝内其他大臣的反对,司马炎没有同意。278年,羊祜染病,请求入朝。返回洛阳,正逢景献皇后羊徽瑜去世,羊祜十分悲痛,病情更加严重,同年病逝享年五十八岁,羊祜死后,举天皆哀。司马炎亲着丧服痛哭,时值寒冬,司马炎的泪水流到鬓须上都结成了冰,追赠羊祜为侍中、太傅,持节如故。
知音啥意思
知音即知道心思的人,懂得心思的人一般要么志同道合,要么情投意合,要么是心理医生.一般来说,知音都是指自己喜欢的人.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