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江湖藏锋护手怎么样(为什么苏轼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同时又是悲剧的男人)
为什么苏轼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同时又是悲剧的男人
我是十二十页,我来回答您的提问
苏轼可以说是幸福的男人,但对于“苏轼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这一说法,十二十页认为有点夸张了,毕竟苏轼惨遭冤案,后来又频繁贬谪,人生经历是不幸的,但幸好他有一群好朋友,一群好家人,苏轼自己也能“苦中作乐”,并且,无论何时何地,苏轼都有办法获得“幸福”。
“百年第一”的才子苏轼因为“乌台诗案”爆发,险些被判处死刑。
苏轼在诗文、散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文章纵横豪放;诗体宽广,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风格各异,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1、“乌台”是什么?
在汉代,监察御史集中办公的地方叫做御史台,御史台内种有许多柏树,这些柏树上栖息着许多乌鸦,乌鸦叽叽喳喳的声音就像御史大夫在中风中闻奏的声响一样,所以御史台又称乌台,又称“柏台”。
唐代以前,御史台的职能相对简单,仅用于监察百官、肃正纲纪,唐代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批准在御史台设台狱,接受较特殊的案件,至此,御史台才获得了司法权。
当我们看古装剧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重大案件都要由三法司来审理,而这里的三法司除了刑部和大理寺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就是御史台,这两个部门的职责不同,但分工明确,一般大理寺主要负责对犯人的审讯、录供,刑部负责对案情进行复查,御史台则负责对案件进行监审,避免徇私舞弊。
2、御史台盯上苏轼,因为他与当时的政治问题有牵连。
为了改变大宋朝的积贫积弱状况,宋神宗任命王安石推行改革,但苏轼并不赞成变法,导致苏轼在朝中屡次遭到排挤,后来苏轼主动到地方任职。因此,在宋神宗的直接干预下,苏轼先后转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
其间,苏轼见新法实施过程中有诸多弊端,如被指为官府借钱而实施的《青苗法》、两浙严苛的食盐专卖法、鼓吹者告密的《手实法》等,苏轼十分反对,但又为力,便以诗的形式加以批判。
当苏轼从徐州调往湖州知州时,他给宋神宗写了一封谢表,上面写道: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由此可见一斑,苏轼以一种尖锐的口吻,公开表示不愿意与支持变法的新晋官员合作,也表示对新法“生事”的不满,而正是这一口吻,才揭开了《乌台诗案》的序幕。
因其身分特殊,苏轼被捕至京师后,便直接被关进御史台,随后不久即被提审,经过长达三个月的审讯,发现苏轼所作诗中讽刺意味甚重,约有四十余篇,例如: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是在讽刺《青苗法》的。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是在讽刺《盐法》的。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是在讽刺朝廷水利之难成。
后来,由于曹皇后和很多大臣在神宗皇帝面前求情,苏轼才终免一死。
【结语】
对于苏轼来说,这件事是不幸的,并且对苏轼影响非常大,在乌台诗案之后,苏轼的创作风格发生改变,一改之前挥洒自如的豪放之气,转向大自然的旷达之风。之前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淡然全无。
在幽林静山之间,他豁然开朗:“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耐客思家。”
当苏轼遨游赤壁之时,发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感叹。
当苏轼刚被贬到黄州时,他的生活遇到了很多困难。第一是居住问题。由于对官吏的贬谪,苏轼不符合官舍条件。数月后,苏轼的家人来到,定慧院无法居住,只好迁往临皋亭。
临皋亭是一座废弃的官邸,在长江边,闷热潮湿,苏轼一大家子挤在那里,自是苦不堪言。苏轼在朋友马正卿等的帮助下,在军营边沿的荒地上,建了五座农舍。因农舍建于风雪交加的冬季,苏轼将其命名为“雪堂”,为此苏轼写下了这首《如梦令·春思》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解决了居住问题,紧接着“钱”的问题又来了,当时朝廷基本停发了苏轼的俸禄,仅有部分实物配给,因此苏轼家族的生活也一度十分拮据。
为度过难关,还是马正卿帮助了苏轼,他到官府打报告,为苏轼申请到一处荒地,苏轼便带领家人一起劳作,解决了粮食问题。由于这个名为“东坡”的荒地,苏轼便自号“东坡居士”。
无论身处何地,苏轼都不在乎什么境遇,他总是以一种既来又去的安逸心态面对日常生活,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餐。
提到苏轼,就会想到“东坡肉”苏轼对于猪肉的喜爱,简直是爱到极致,为此还做了一首诗《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首诗题为“猪肉颂”的苏轼词,看似滑稽,实则幽默中蕴含着严肃的主题。这位作家的赞颂,当然也包括味觉享受、自我烹饪革新等方面的自得;
但当我们了解到苏东坡当时的艰难处境,便会在诗中所见的味觉享受之后,隐约看到一颗不屈从的灵魂,一颗为人处世、永远追求深沉情味、把日常生活与理性思考融为一体的哲人。
除了肉以外,还有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初来乍到黄州,正月刚过,又住在僧舍,却因黄州三面被长江环绕而想到可以吃到鲜美的鱼肉,因黄州多竹如闻竹笋香。最值得敬佩的是苏轼“能从黄连中嚼出甜味来”的精神,这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使他成为古代文学家大行其道的楷模。
也真是验证了鲁迅那句话,“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样高尚的思想境界也成为了后人的表率。
【结语】
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是:“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
苏轼虽然遇到了很大的挫折,十二十页认为他是幸福的,他的幸福来源于他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深挚的济世情怀,也正是因为他平时注重个人操守的修养,所以才能“谈笑于生死之间”,可能苏轼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