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全面战争立储君(全面战争三国张角没有储君)
全面战争三国张角没有储君
张角发动黄巾起义被杀,没有储君
史上最牛的三国游戏《全面战争:三国》,却不是人做的
大家好,我是X博士。最近相信不少玩家都在努力的匡扶汉室,为了江山社稷奔波劳碌。这一作《全面战争:三国》也是用自身过硬的实力打破了多个全战系列的记录。目前已卖出了100万套,是全系列中销售速度最快的一作游戏内最新加入的将领单挑等系统不仅让全战系列玩法得到提升,也是对三国本身的一大特色还原。然而即便是优秀的三国题材作品,歪果仁看三国时也总是会出现一些奇葩的事情。今天就让X博士带大家来看一看,全战三国里都有哪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奇葩事件吧。一、角色篇划重点:全战三国汉化组摸鱼实锤 竟有IKUN混入其中全战三国的汉化组不知道是不是在制作的时候经常摸鱼,导致游戏中的角色一个比一个奇怪,尤其是名字。刘备生下的孩子竟然起名叫做刘女王!这么直白的名字,让汉朝天子怎么想。不过X博士后来才发现,“女王”这个名字在“三国”时期好像还挺流行的,不论男女都可以叫女王。也不知道是这个时代流行起女孩名字,还是流行替父从军,以至于还有男将领叫小芳。其他人也就算了,连大乔你也替父从军?不过这看起来更像是父亲替你从军啊!但这些都不是最奇葩的,X博士竟然在全战三国里找到了在游戏界叱咤风云,所有游戏都要来蹭他热度的——看来全战三国的汉化组的确对研究颇深,X博士只想对汉化组说一句......二、随机事件篇划重点:曹营上演戏 诸葛亮口出粗鄙之语游戏中偶尔出现的搞笑名称只是这个奇葩三国世界的点缀,真正的奇葩故事现在才要开始。在全战三国里,你可以亲眼目睹什么叫做高手在民间,想当年无人可挡的吕布,竟然被平民打成了重伤。曹营中更是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宫廷伦理戏码,这种戏连国产电视剧都写不出来。隔壁蜀国显然也好不到哪儿去。自桃园三结义之后,张飞和关羽就天天想着怎么投敌叛变。X博士没想到的是,关二爷也能说出“还是小命要紧”这种话。而当张飞和关羽在战场上碰面时,更是丝毫不留情面,甚至扬言道要宰了关羽的结义兄弟。这不就是你么?这就是传说中的我杀我自己?难怪气的你家丞相都爆粗口了,你俩可真是弟弟。三、魔幻的骚操作篇划重点:游戏内容太过真实 细作登基实力上演“无间道”虽说游戏中也不乏那种靠卖孙尚香一夜暴富的骚操作,但这种玩家主动进行的操作还是比AI错了一个档次。在全战三国里,就有细作成功上演了无间道,登基为蜀国皇帝。这名被派去蜀国当卧底的细作竟在长时间的潜伏中混到了储君的位置。随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成功刺杀掉刘备,自己顺利登基成为蜀国的王。这一幕简直不要太熟悉。现在这个卧底在蜀国当上了老大,吃香的喝辣的,叫都叫不回来,X博士就想问问这该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课后总结:在这款游戏中,你可以令结义兄弟互相敌对,也可以让赵云为曹操七进七出,能够自己改编历史或许就是这类游戏最大的乐趣之一。虽然全战三国在我们国人的眼中看起来并不怎么“三国”,甚至还有点奇葩。但这些奇葩的小细节不仅不会给玩家带来负面的情绪,反而会让玩家觉得更加有趣,况且游戏在玩法方面做得非常不错,还是比较值得入手的。
全面战争三国储君机制
三国储君机制是立長不立幼。
《雍正王朝》邬思道建议四阿哥保举废太子复出,有何阴谋
邬思道建议四阿哥胤禛保举复立废太子,算不上是一个阴谋,但绝对是一个非常聪明并且正确的“夺嫡方略”。
这个方略就是“不争是争”。四阿哥胤禛就是遵照这个“夺嫡方略”最终胜出的。
我们先看看这个保举复立废太子的奏折的背景。当然这是一个电视剧虚构的情节,所以只能以电视剧《雍正王朝》为依据。
康熙四十七年,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胤礽被康熙给。太子胤礽的被废,完全就是这个昏庸,贪婪,失德的太子自己一手造成的。
自康熙四十六年黄河发水造成重大水患灾情牵扯出国库空虚这个令康熙震怒的重大问题。康熙就对他这些年把朝政托付给太子打理感到后悔,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太子把朝政打理成这个样子。
但这仅仅是开始,围绕着追比国库欠款的案子,康熙发现,在众多的拖欠国库银两的各级官员和王公贵族当中,原来自己的这个太子居然是欠款第一大户!这和“监守自盗”几乎如出一辙,康熙觉得颜面扫地。
太子胤礽为了尽快还清国库欠款,开始了疯狂的“卖官鬻爵”的勾当,当然这些个勾当没能逃过康熙的眼镜,看着这个贪婪的,胆大妄为的太子,康熙产生了深深地怀疑:这难道就是大清未来的皇帝吗?
太子胤礽的贪赃枉法胆大妄为不仅仅是卖官鬻爵这点事,为了搂钱,他还干起了“买卖人命”的缺德勾当,他的这个见不得人的勾当,终于被他的死对头八阿哥胤禩抓住了把柄,并以此威胁康熙,大有逼着康熙废掉太子的架势。
康熙非常厌恶八阿哥这种“假公济私”,用太子的把柄威胁自己的行为,按照他的想法,这就是“其心可诛”。这个时候康熙对八阿哥胤禩的厌恶已经超过了那个不成器的太子。
但是这个太子也实在是太不像话,他居然了的妃子郑春华,并且被康熙抓个正着。
本来就对太子十分失望的康熙,怒不可遏,一气之下他废掉了太子胤礽,同时也把那个对太子之位垂涎三尺,心急火燎的大阿哥也给(终身监禁)。
这个时候,最有实力登上储君之位的就剩下八阿哥胤禩了。
在康熙的诸多皇子当中 这个八阿哥胤禩是人气最旺,美誉度最高的皇子,人称“八贤王”,当太子被废,康熙宣布公开推举新太子的时候,八阿哥胤禩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在公开推举太子的过程中,八阿哥胤禩的行为可以用“上窜下跳”和“志在必得”来形容。他不仅纠集自己的亲信党羽争取更多的选票,还争取到了号称“佟半朝”的上书房首辅大臣佟国维的支持。推举新太子呈现出了八阿哥胤禩的选票一边倒的压倒性多数的局面。
同时,八阿哥胤禩为了造势,也是为了试探康熙的态度,上演了一出“江湖术士”算命测字制造“八王大”的所谓“天意”。
一时间八阿哥胤禩的人气如日中天。似乎是“志在必得”。
而此时的四阿哥胤禛尽管已经有了夺嫡的想法,并且也在努力的争取皇上康熙和朝野的重视和支持,但是他的势力和实力与八阿哥相比还是相差悬殊,眼看着这个有着“八贤王”口碑和绝大部分朝廷官员支持以及“八王大”的的八阿哥胤禩似乎就要大功告成了,胤禛不仅仅是“忧心忡忡”,而是“心急如焚”了。
尤其是胤禛听到了康熙的那句:“江湖术士的话,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因为他多少还代表一些”的时候,他甚至有些心灰意冷了。
这个关键的时候,他的师爷邬思道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邬思道做了两件事,就重新燃起了胤禛夺嫡的希望。第一件事就是告诉胤禛: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你爹康熙不是一个随便用一个“捉鬼放鬼”的把戏就能哄住的糊涂老头,你爹是一个古今少有的“圣主”,怪力乱神那一套他根本不会相信。至于江湖术士的拆字游戏,邬思道仅仅让不识几个大字的李卫把“八王大”倒着念一遍,就解开了胤禛的心里的疙瘩——李卫念的是“大王八”。
胤禛一下子就“茅塞顿开”,他很兴奋:就为这三个字就可以喝完一坛子酒啊!
通过邬思道的分析,四阿哥胤禛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判断:这一次的公开推举太子,极大的可能是他老爹康熙皇上的“请君入瓮”,而且八阿哥胤禩以及佟国维已经进了那个“瓮”。这样一来,他的夺嫡的希望就打大的增加了。
事实上就在邬思道和胤禛分析形势的同时,康熙请佟国维共进晚餐,向佟国维摊牌,君臣之间达成了交易,老八被地坑了一把。
邬思道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替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草拟了一个奏折,内容就是举荐复立废太子胤礽。
邬思道在拿出这个奏折之前,通过一个小故事,给四阿哥胤禛的夺嫡之路定了调子:不争是争。这是老子《道德经》里的主张“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唯夫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个原则是邬思道分析了康熙的心理和八阿哥胤禩“锋芒毕露”,“寸土必争”,“争锋相对”的行为带来的教训之后为胤禛制定的非常正确并且非常有效的“夺嫡方略”。
这个方略最重要的核心是要让满朝文武,特别是康熙皇帝深信胤禛这个冷面王是一心只惦记江山社稷的安危,一心只为康熙皇上排忧解难的“实干家”,对于储君之位毫无“觊觎之心”。
所以,邬思道草拟了一个保举复立废太子胤礽的折子,其目的是告诉康熙:我胤禛对太子之位不感兴趣,也不支持其他皇子觊觎太子之位,太子之位还是还给废太子胤礽为好。
康熙对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的奏折感到非常满意,评价是三个字:好,好,好!这两份保举废太子的奏折加上张廷玉保举废太子的密折,给康熙打击八阿哥胤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邬思道对康熙的研究已经是深入骨髓,康熙所做的一切,邬思道基本上都是“洞若观火”,有这样一位师爷,四阿哥胤禛焉能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