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军火车站怎么过(近代史年表(1840~1949)阶段、特征、大事)
近代史年表(1840~1949)阶段、特征、大事
1839年
林则徐在广州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烟.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1840年
6月,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1841年
1月,琦善同英国签订《穿鼻草约》,道光帝不满,派奕山到广州主持军事,对英作战.关天培在虎门炮台抗击英军,壮烈牺牲.5月,英军进逼广州,弈山投降.三元里进行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1842年
6月,陈化成坚守吴淞口以身报国.镇江守军与敌人血战到底.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
英国强迫清攻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山区传教,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先后参加拜上帝教,成为领导骨干.
1848年
洪秀全写成《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等文章,表现了要建立帝王事业的志愿.
1851年
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
1853年
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4月,发动北伐与西征.
9月,周立春领导青浦赵义,刘丽川领导上海小刀会起义.北方捻党起义.
1855年
捻党在雉河盟,推张乐行为盟主,开始有统一的指挥和领导.捻军成为太平天国在北方的友军.
1856年
秋,“天京”发生.
第二次战争爆发.
1858年
沙俄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爱珲条约》.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59年
6月,英法公使到北京交换条约文本,蓄意挑衅,炮轰大沽口.守军开炮还击,击沉击毁敌舰十多只,英海军司令受重伤.
1860年
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1年
11月,那拉氏发动(史称“辛酉”或“北京”).中外势力勾结起来,共同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创设安庆军械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2年
陈玉成在安庆防御战中牺牲.李秀成率军进攻上海,同中外激战.曾国藩统率武装,在外国侵略者配合下围攻天京.太平天民进行天京保卫战.
1864年
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1865年
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不久,成立哲德沙尔国,自立为汗.俄、英侵略者先后承认这个伪.
1867年
美国借口美船水手被杀,派侵犯台南琅王乔 ,被击退.
1868年
捻军失败.
1871年
沙俄派兵侵占伊犁地区.
1872年
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与民用有关的工业.
广东南海商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创立.
1874年
日本侵略军侵犯琅王乔 ,军民坚决抵抗,日军惨败.清签订《北京专条》.
1876年
《中英烟台条约》签订.
1881年
沙俄强迫清签订《伊犁条约》.
1883年
12月,中法战争爆发.
1884年
8月下旬,法舰突然袭击马尾军港的福建水师.清下诏对法国正式宣战.10月,刘铭传的清军击退进犯台北的法军.
1885年
3月,法舰进犯浙江镇海.刘永福黑旗军和越南配合,在临洮大败法军,收复十多个州县.冯子材在镇南关大败法军,乘胜追击,收复谅山等要地.6月,《中法新约》签订.
1888年
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要求变法.
1894年
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占领汉城.7月,日军突然袭击在牙山附近的运输船和驻军,挑起侵略的甲午战争.左宝贵在平壤战役牺牲.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林永升等牺牲.日军侵入辽东半岛,东北英勇抗敌,保卫国土.
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
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海军覆灭.清向日本求和,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徐骧领导的义军和刘永福配合,抗击日军.
康有为等“公车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1897年
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严重.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在《国闻报》上定期发表.
1898年
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任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接着又派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人参预变法.
9月,那拉氏(慈禧太后)发动,囚禁光绪帝,杀害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六人(即戊戌六君子).史称“戊戌”.戊戌变法失败.
1899年
秋,山东平原县义和团在朱红灯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
美国提出侵略的“门户开放”政策.
1900年
夏,在京津地区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其他各地也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浪潮.6月,八国联军侵略.义和团在廊坊、老龙头车站、紫竹林租界等地抗击八国联军,围攻北京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在北仑配合清军阻击八国联军.
沙俄出兵侵略我国东北,制造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1901年
9月,《辛丑条约》签订.
1902年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在《苏报》上发表.
1903年
邹容著《革命军》,章炳麟为《革命军》作序.
1904年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光复会成立.陈天华著《猛回头》和《警世钟》.
1905年
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政治纲领,选举为总理,创办了《民报》.
1906年
革命党在萍乡、醴陵、浏阳起义,安源矿工六千人参加斗争,最终失败.
1907年
领导潮州、惠州、钦州、廉州和镇南关起义,旋败.徐锡麟在安徽起义,失败被害.秋瑾准备在浙江响应,被捕慷慨就义.
1911年
4月,和黄兴发动广州起义,失败.5月,保路运动爆发.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改国号为中华.
1912年
元旦,中华临时大总统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成立.接着成立临时参议院,不久,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临时约法》.
2月,清帝退位.辞职,袁世凯了革命果实,接任中华临时大总统.
宋教仁等准备组织责任内阁,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913年
3月,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杀害了宋教仁.7月,爆发“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
1915年
1月,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12月,袁世凯当上了皇帝,改年号为“洪宪”.蔡锷在云南起义,组织护,袁世凯.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和科学的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
1916年
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黎元洪继任总统.总理段祺瑞操纵北京实权.
法国强占天津老西开,以扩租界.天津工人首先起来反抗,全国大力支援,粉碎了法国侵占老西开的阴谋.
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号召青年追求进步,勇敢地创造青春的和世界.
1917年
张勋复辟失败.
段祺瑞下令对德宣战,宣布不再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在广州发动运动.
1918年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号召起来吃人的旧社会.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歌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9年5月4日 “五四”运动爆发
6月3日 上海工人大
1920年夏 第一个主义小组在上海建立
秋 在湖南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主义小组
1921年7月 党成立
1922年1月-3月 海员大
7月 “二大”召开
9月 安源路矿工人大
1923年2月 京汉铁路工人举行“二七”大
6月 “三大”召开
1924年1月 国民党“一大”召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25年3月12日 先生逝世
5月30日 发生“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
1925年6月-
1926年10月 工人大
1926年3月 发表《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策动“中山舰事件”
5月 提出“整理党务案”
7月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6年10月-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927年1月 武汉和九江收回英租界
3月 发表《湖南农动考察报告》
4月12日 发动
7月15日 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
第 二 次 国 内 革 命 战 争
8月1日 “”南昌起义
8月7日 中央召开“八七”会议(在汉口)
9月 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10月 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
12月11日 广州起义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成立工农红军第四军
1929年12月 古田会议召开
1930年3月 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冬-
1931年秋 中央革据地工农红军粉碎国民党三次“围剿”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
11月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成立
1932年1月28日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一·二八”,十九路军奋起抗战
3月 日本操纵的伪“满洲国”成立
1933年春 工农红军粉碎国民党第四次“围剿”
1934年10月 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革据地主力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召开
2月 东北联军建立
10月 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爆发
12月 中央瓦窑堡会议,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936年5月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
10月 全国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12月 西安,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 日 战 争
1937年7月7日 “芦沟桥”,战争开始
7月15日 提出国共合作的宣言
8月13日 日本发动“八·一三”
8月 洛川会议,颁布《救国十大纲领》
9月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八路军平型关大捷
10月 八路军创立第一个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
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胜利
5月 发表《论持久战》
10月 召开六届六中全会
广州、武汉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939年底 打退国民党第一次
1940年1月 发表《新主义论》
8-11月 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1941年1月 国民党发动第二次——皖南
-1942年 党采取“三三制”原则,加强建设,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进行反“扫荡”斗争,保卫解放区
1943年6月-7月 国民党第三次被制止
1944年9月 林伯渠代表党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组织联合的主张
1945年4月 “七大”召开
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
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 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
第 三 次 国 内 革 命 战 争
8月28日-
10月10日 国共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10月中下旬 上党、邯郸战役,粉碎国民党的局部进攻
12月 昆明学生发动“一二·一”爱国运动
1946年1月10日 国共两党签订停战协定
政协会议开幕
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
12月 北平学生发动美军暴行的运动
1947年2月28日 举行“二·二八”起义
3月-7月 延安保卫战,孟良崮战役,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5月 全国学生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的爱国运动
6月30日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7月 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
9月 全国土地会议召开,公布《土地法大纲》
10月 《亿解放军宣言》发表
宣布新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
1948年9月-11月 辽沈战役
11月-
1949年1月 淮海战役
12月-
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1949年3月 七届二中全会
4月21日 、发而进军令,解放军渡江作战
4月23日 解放南京,国民党统治结束
6月30日 发表《论》
9月21日 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
10月1日 成立,革命终结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始
林黑儿被八国联军做成标本是真的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假的。
黄莲圣母林黑儿,曾经可是很的。
林黑儿是船妓出身,也就是在船上做生意的。
这种船妓的地位还不如岸上的土娼,土娼好歹有自己的物资。船妓则连住房都没有,以船为家,主要服务社会底层的水手和船工之内。
林黑儿为什么参加义和团红灯照,一说是他的父亲和洋教有,和教民打斗后死亡。林黑儿因此仇恨洋人。
林黑儿父亲本来是带着女儿走江湖卖艺的,会一些武术和忽悠人的方法。父亲死后,林黑儿生活艰难,就做了船妓。
林黑儿和普通妇女有很大区别。
第一她走过江湖,见多识广;
第二她会一些拳脚功夫,不像普通妇女那样手脚无力;
第三她既然是走江湖的,颇懂得一些蛊惑人心的妖术;
第四既然是船妓出身,三教九流都见的多了,不但知道怎么和人打交道,也比较擅长外交。
客观来说,林黑儿颇有能力,是妇女里面能干的人。
当时神棍张德成打着天下第一团的旗号来到天津,林黑儿就跳出来号召妇女也练拳,这就是红灯照。
红灯照的参与者,主要是的少女。这些女孩在清末都是毫无地位,在家中被当做吃闲饭的。
林黑儿自称黄莲圣母搞了红灯照以后,很多底层少女就去参加。
其实,这就像当年很多童养媳参加红军逃家一样,是一种反抗叛逆的。
林黑儿很有一套,她很擅长装神弄鬼,连老神棍张德成都自愧不如。
到天津后,林黑儿将船停在北门外,用红绸将船围严,桅杆上悬挂着书有“黄莲圣母”字样的红色大旗,站立于船头船尾的红灯照姑娘,个个红衣红鞋,手持红灯。成千上万的百姓折服于这位拥有无边法力的“黄莲圣母”,聚集于运河两岸,焚香跪拜。林黑儿上岸后,身穿朝服的直隶总督裕禄将她迎入督署,尊崇有加。
在侯家后归贾胡同北边的南运河上设坛授徒,人数达二三千人之多。每当举行仪式,“圣母坐神橱中,垂黄幔,香烛清供,万众礼拜。”这些虔诚的百姓都相信她是救苦救难、灭洋教的神仙。
甚至大部分义和团男人们认为,红灯照的法术比他们还厉害,这是因为比较容易受到神仙的爱护。
林黑儿吹的所谓“刀枪不入”“元神出窍杀洋人”,都被愚昧无知的人深信不疑。
当时的歌这么唱:红巾一掷,巾能变灯,灯到处,大火立至。背插飞刀,能远取人首级,且能屹立不动,魂出交战,一切军器皆不畏惧,枪炮遇之即不能燃。义和团法术虽大,然尚畏,红灯照则一无所忌。
更夸张的是,还有这种说法:“黄莲圣母起落状如红星然”、“飞往各国阻其来兵”、“远赴东洋,索还让地并偿二万万之款”。
结果呢?
八国联军杀过来,义和团念着:“在红尘,闭住枪炮门;枪炮一齐响,沙子两边分。”“刀枪不入”冲锋,被洋人杀得落花流水,死伤狼藉。
张德成、曹福田之流见状,一面继续忽悠“洋人架大炮甚多,每炮皆有一赤身妇人跨其上,所以我们的避炮之法不能行”,一面转换战略开始光说不练,不敢进攻了。
这边,一些老百姓见义和团不行了,就来请黄莲圣母参战。
说起来,林黑儿比张德成、曹福田要聪明。她知道连义和团男人们都不行,靠区区红灯照一群小女孩去送死,又有什么用。
所以,林黑儿的红灯照只是有过一二次夜间冲锋。她们打着红灯笼,还没靠近洋人,就挨了一顿洋枪子,死伤数人,女孩们就吓得一哄而散,没人再敢去了。
搞笑的是,林黑儿虽聪明,但毕竟没有曹福田、张德成狡诈。
这两个家伙见洋人势如破竹,知道天津守不住了。满清对于义和团只是利用,一旦打不过洋人一定会让义和团做替罪羊。于是,曹福田、张德成迅速逃走。
林黑儿毕竟是个女人,见识不够高明,没有及时逃走。
此时,满清已经下令:“如查有聚众演技、念咒、跳神,谬称红灯照等邪术者,查明属实,应即严拿,送交刑部讯办”
结果,天津城破,林黑儿就被抓住,关在法国监狱里面。
后北京也被攻破了,慈禧太后祈和。
洋人同意慈禧的求和后,将黄莲圣母交给满清处决。
《天津文史材料选辑》中记载:“黄莲圣母与三仙姑被人缚送都统衙门,完案。”
有人说,林黑儿被押送到西洋去示众,甚至说被制作成标本去西洋示众。
但当时是1900年,西方的媒体已经很发达。如果真有这种大事,西方媒体肯定会大肆报道,留下很多照片,但事实是没有。
这基本可以说明,到西洋示众是不存在的。
至于黄莲圣母,死的不算冤枉。
你TM明知道刀枪不入是假的,为什么忽悠人家小姑娘打着红灯笼去送死?你自己怎么不去冲锋的?
伊藤博文这么重要的人物,为什么安重根轻易刺杀成功
1909年10月26日,喧嚣的哈尔滨火车站人头攒动,场面热闹。俄国人、日本人、韩国人、人,大家争先恐后地向站台蜂拥而去。警察、保安、宪兵、,所有负责安保的人员荷枪实弹,神情肃穆,如临大敌。
因为日本前首相,现任朝鲜统监伊藤博文的专列,已经进站,他将和俄国财政大臣科科夫佐夫会面。
(伊藤博文旧照)
9时30分,满面春光的伊藤博文在科科夫佐夫的陪同下,正在检阅俄国的仪仗队。突然,3声刺耳的枪声清晰传来。喧闹的人群,在瞬间安静后,再次炸锅,人们惊恐万状地纷纷四处逃散。伴随着尖叫声、吆喝声、急促的脚步声,以及间或响起的枪声。
伊藤博文身中三枪,血溅五尺,轰然倒地。
行刺者镇定自若地丢掉手枪,俄国卫兵一拥而上,将他扑倒在地。他一面挣扎着从怀里扯出了一面韩国国旗,一面大喊着“大韩万岁”,而后束手就擒。
此人就是安重根,血管流淌着独立精神和爱国热血的韩国义士,就是他亲手击毙了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的被刺,在国际上引发轰动。尤其是在本侵略的国内,引起掀然大波。革命家章太炎盛赞安重根为“亚洲第一义侠”;梁启超作诗赞道:“黄沙卷地风怒号,黑龙江外雪如刀,流血五步大事毕,狂笑一声山月高。”
那么,安重根为什么一定要刺杀伊藤博文呢?
安重根1879年出生于朝鲜海州,家境殷实。从小深受汉文化熏陶,熟读了儒家经典和史学著作,在诗词歌赋的浸淫中长大,立志“以尚武主义,挽回民弱,以扶国危”。
成长中的安重根,目睹了韩国的一步步沦陷,亲历了日本对韩国的逐步蚕食,对日本侵略者强加在韩国身上的痛苦,有着切肤之痛,非常痛恨日本人。
(安重根旧照)
1905年,日本强迫大韩签订《乙巳条约》,将韩国纳为日本的属国。后来,又强行解散大韩的,逼迫高宗皇帝李熙退位,把韩国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安重根为韩国的前途和命运心急如焚,毅然辞别亲人,投身到争取民族自由和国家独立的斗争中去,组织义军打击日本。但终因寡不敌众,义军遭遇惨败,只剩下少数人继续战斗。
后来,安重根又组织了“断指联盟”,决心通过的,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安重根将刺杀的目标,首先锁定在了伊藤博文的身上。
因为伊藤博文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把持日本政坛长达20年。曾4次担任日本首相,4次出任枢密院院长,是日本驻朝鲜的统监。
伊藤博文是日本人侵略朝鲜的谋划着和执行者。他提出,只要占据朝鲜半岛,就能以此为跳板,觊觎大清帝国,北出俄国,进而占领整个亚洲。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过程,看似轻松写意,手到擒来。其实为了能成功狙杀,他可没少下功夫。
(安重根剧照)
安重根先是对刺杀地点做了精心选择。
他首先排除了在韩国和日本两地行刺伊藤博文的可能。因为这两个地方,是伊藤博文防范最为严密,安保力量最强的地方。
后来,机会突然出现了,伊藤博文要从日本启程前往哈尔滨,和俄国财务大臣协商有关远东地区的利益分配问题。
安重根计划在伊藤博文安保薄弱的途中下手。
伊藤博文中途唯一停靠的站点,是长春火车站。他要在这里换乘俄方提供的专列,前往哈尔滨。
因此,长春火车站便成为了安重根的首选行刺地点。
但安重根在实地考察了长春火车站后,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一来伊藤博文到达此站的时间是晚上,很难辨认伊藤博文本人。二来他发现长春火车站宪兵人数很多,很难近距离靠近伊藤博文。
于是,安重根将狙杀地点改在了哈尔滨火车站。
(安重根义士纪念馆)
1909年10月26日早上,安重根将自己化妆成了日本人的样子,头戴一顶鸭舌帽,穿上西装,粘上日本人特有的“仁丹胡”。
为了增加子弹的杀伤力,安重根把勃朗宁手枪里的每一个子弹的弹头都划上“十”字。
就这样,安重根怀揣着手枪,提前来到了哈尔滨火车站。
让人奇怪的是,安重根居然没有遇到任何的盘查,大摇大摆地随着人群来到了候车室,静静地等待着伊藤博文的到来。
后来才知道,负责检查的俄国士兵接到日本方面的通知,只查人和欧洲人的通行证,而对日本人则一路绿灯。安重根的装束正好迷惑了俄国人,把他当作了日本人。
伊藤博文到达哈尔冰滨后,在车上和俄国的大臣唠叨了20多分钟,下车检阅俄国的仪仗队。此时的安重根,已经随着欢迎队伍,悄悄地挤到了前排,距离伊藤博文大约有十几米的位置。
等到伊藤博文一边挥手,一边缓步靠近安重根时,安重根突然猛蹿了几步,在距离伊藤大约5米的地方,掏出手枪,连开3枪,分别击中伊藤博文的左胸、腹部和腰部。
安重根还对着伊藤博文的随从开了数枪,击伤了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川上俊彦等人。
半个小时后,伊藤博文在火车站毙命。
安重根随即被逮捕,关押在了旅顺日俄监狱。
1910年3月26日,31岁的安重根被判处绞刑,英勇就义,年仅31岁。
2014年,在中韩两国的共同倡议下,我国在哈尔滨火车站修建了“安重根义士纪念馆”。一来纪念这位慷慨赴死的志士,二来警醒日本人,以史为诫,正视历史,避免重蹈当年的侵略覆辙。
(参考资料:《义士安重根》)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阵法
不论在还是在国外的历史上,一个将领临阵指挥能力往往能从他排兵布阵的本领上看出来。一字长蛇阵、雁形阵、蛇形阵等阵法,大家都在影视作品中看过不少了,今天协虎想详细介绍一下一个战斗力爆棚的阵法:鸳鸯阵。
鸳鸯阵大名如雷贯耳,为什么协虎今天要特别拿出来介绍呢?其实,关于鸳鸯阵,可能还有很多大家不知道的故事,且听我慢慢说来。
一·抗倭奇阵,从何而来
说道鸳鸯阵,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的必定是抗倭名将戚继光,还会理所当然地认为鸳鸯阵是由戚继光发明的。实则不然,初创鸳鸯阵的另有其人,而戚继光只是在其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了后世熟知的那个版本。
▲唐顺之像
疑似最早发明鸳鸯阵的人,应该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唐顺之。他曾在兵部任职,后来因为私下拜会太子、触怒皇帝而被罢官。但当大举侵犯东南沿海时,上奏请求重新启用他的奏折达五十余封。唐顺之因而重新出山,带领部队开始抗倭,屡屡大捷。
为了便于治军,他将许多前朝的将领奏疏、著作和自己的想法加以整合,写成《武编》10篇。其中,在《武编》前集有关于阵法的内容中,就提到了“鸳鸯阵”。但鉴于《武编》也有的内容是摘录和整合,“鸳鸯阵”究竟是不是唐顺之本人的创造依然存疑。
▲《武编》中对鸳鸯阵的记载
后来戚继光在调往浙江担任参将,招募训练义乌兵,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传授“鸳鸯阵”。
二·鸳鸯阵的“使用说明”
鸳鸯阵不同于前文提到的那些大规模的阵法,它主要应用于比较小规模的士兵作战,是一种“战术配合”。《武编》中所提及的鸳鸯阵编制仅有五人,而戚继光改进的鸳鸯阵将两个这样的组合合在一起相互照应,形成十二人的编制单元。但两者的共同特点都是“小而精”,让一个个编制单元发挥出巨大的战斗力。
接下来协虎以较为完备的戚继光版鸳鸯阵为例子,进一步解释鸳鸯阵。
戚继光版本的十二人编制包括队长一人、长牌手一人、圆牌手一人、狼筅手二人、长四人、镗钯手二人、伙夫一人。其中队长在阵前指挥、两个盾牌手在队伍前面为队伍提供防护、狼筅用于干扰和压制敌人的兵器、长做主要输出、镗钯手为队伍后方和侧翼进行掩护。
▲鸳鸯阵示意图
这样的一个十二人小组在作战时,又可以根据敌情和地形的不同,分为两组或三组作战,,分别被成为“两才阵”和“三才阵”。两才阵每组都由盾牌手和长短兵器组合、三才阵则把盾牌调整到两侧进行掩护,显然是针对敌人不同的进攻方向而改变。
而除了这十二人小组以为,鸳鸯阵背后还有火铳和弓弩的火力支援,在必要的时候,镗钯手也会以镗钯作为支架,用以施放火器。如此一来,不管是长短兵器还是远近兵器,都充分配合。
《武编》所记载的鸳鸯阵只有一名盾牌手,也没有执短兵器的士兵。戚继光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小巧灵活的圆盾,并加强了短兵器的配置以备近身作战,同时还演练了阵型的变化,灵活性自然大大增加。
▲变为“三才阵”的鸳鸯阵
三·克敌制胜、战绩光荣
“鸳鸯虽小、五脏俱全”,虽然鸳鸯阵只是小编制的阵法,但发挥出来的作用却非同凡响。面对中浪人武士善于近战的特点,戚继光的改善使得浪人难以在狼筅和长枪的威胁下接近鸳鸯阵,即使侥幸接近了也还要应付刀牌手。而的长兵器也会在狼筅和盾牌的压制下难以伤人。
凭借着鸳鸯阵的奇特功效,加上戚继光治军有方和义乌人天生的勇悍,戚家军在抗倭战争中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战果。嘉靖四十年的台州大捷:斩杀三千余;福建平的战斗中,斩杀五千余;两年后于平海卫等四处战斗,斩杀两万余。
这些都是“斩杀”,是实实在在根据人头数量来算的,其他乱战中来不及枭首的、烧死的淹死的、战后伤重不治的都没有算上。如果算上了,数量应该会更多。而戚继光人品大家是有目共睹、治军也是以严格著名的,杀良冒功的事情大概率不会出现在此时的戚家军。那么这一杀敌数量,应该是比较可靠的了。
▲台州大捷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了这么多大胜之后,戚家军的伤亡数量非常少。少到史书上几乎能一一列出战死者的性命。而从戚家军建军到后来转战北方这么多年,总共战死了多少人呢?
二百余人而已。
虽然后来戚家军还应用了更多火器、车营等技战术,但鸳鸯阵一直没有消失。也就是说,戚家军如此耀眼的战绩,鸳鸯阵也是有很大功劳的。
鸳鸯阵看起来虽然简单,但为什么能发挥这么大的功效呢?其实,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阵法充分发挥了士兵间配合的力量,另一个原因,就是他给士兵们加了一个重要的buff:组织性。经过这一阵法训练的士兵是能够令行禁止、懂得相互配合的,这才是在战斗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如果所有的明军都有这样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也许就不会出现萨尔浒那样的惨败了。
[1]张慧琼.明代抗倭儒将唐顺之及其海防诗创作[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31(04):1-4.
[2]胡嘉山.戚继光抗倭的“鸳鸯阵”[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03):12.
[3]师里.戚继光与鸳鸯阵法[J].东北师大学报,1994(02):21.
[4]林长华.戚家军的《长枪队》与《鸳鸯阵》[J].民兵,1989(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