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者正义之怒穿甲剑(无限火力盖伦符文天赋)
无限火力盖伦符文天赋
符文一:【征服者 猎人-吸血鬼 猎人-巨人 开拓者】
起初火器的性能没有弓箭好,甚至很差,为何欧洲选择发展火器呢
谢谢邀请啊!
早期火器超越弓箭的最重要一点就是经济性。
火器作为纯工业产品,跟弓箭这样的手工产品相比,其便于生产性上是秒杀对方的。
以著名的英格兰长弓为例。其主要生产成本在于弓身和箭杆上。
比如制作英格兰长弓弓身最好的选择是坚硬而富有弹性的优质紫杉木,而且很挑部位。根据记载,制弓木料通常来自树干中部靠近树心的部分。因为被制弓匠称为“腹部”的靠近树心部分的芯材,柔韧性高而耐压,而被称为“背部”的靠近树皮部分的边材,材质抗拉性能较好,分别可以满足弓背内侧和外侧的弹性与硬度要求。而且一般长弓木料的基本要求为“三指宽、七英尺长、质地均匀平直,没有结节的木材”。
你想一棵紫杉能长多高?又有多少正合适的靠近树心、还有疤瘌的的材料?
当初英国人为了给自己的长弓兵弄紫杉木可是操碎了心。英格兰本岛出产的紫杉木材质量不好,所以英国要大老远的去进口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木材,包括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克里特岛等地。14世纪后期和15世纪英国为保证弓料的可靠供应,甚至制定了用紫杉木充当关税的相关法律。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也就是英国人必须跟这些地方搞好关系,否则到时候他们卡你脖子,就麻烦了。
长弓兵的另一个重要支出则是箭杆。1484年英格兰制弓业者行会的条例中要求,战弓的箭杆要由白蜡木、桦木等重材制作,长约(约35英寸,合90厘米),直径约为1/2英寸(约1.3厘米),“以最高的标准打磨光洁,剥掉树皮并涂以清漆。”
这个要求虽然不算严格,所以箭杆的成本也不吓人,大约16便士100根的样子。但关键箭杆是耗材啊!
比如著名的克雷西会战,英国人大概消耗了30~50万支箭。这里面光算箭杆就是要花掉400~500镑,要知道中世纪的英镑可是真金白银,一镑就真是一镑白银!当时英国王室一年的总收入才三万镑的样子。
因此,电影《勇敢的心》里,英王爱德华一世那句,箭比人贵,绝对不是假话。
而且,木头生长是有周期的,所以合格用来制作弓箭的木头也是有数的。虽然英国一个熟练的工匠,制作一张长弓只需要两个小时,但前提是得有原材料啊?!
而火器只要冶金水平达到了,有铁矿和铜矿,完全可以批量化生产。火药问题也不大,木炭、硝石、硫磺。这些都是自然界里常见的,或者可以快速生产出来。这些原材料都不需要满世界去采购。所以只要产能够,生产多少问题都不大。
比如1359年,法国的梅伦(Melun)城堡只需要10.5千克(23磅)火药。而到了1430年,勃艮第就拥有7711千克(17000磅)火药了。
而且众所周知,培养一个火比培养一个弓箭手容易多了。
所以,在战争经济学上,早期火器是吊打弓箭的。比如,你一个长弓手可能能打3个早期火,但你养一个长弓手,我能养5个火!而且你这个长弓手损失了,再培养一个需要一年,我随便抓个老农,训练三个月就可以上阵了。
拼消耗你拼得过我?
这个账,国王们可以说是算得很清楚的。
英法百年战争,英国人一开始靠长弓吊打了法国人,而法国人最后正是靠火器翻盘,把英国人赶出了欧洲大陆。
金属“钨”在军事领域有什么样的用途
迷彩虎军事为您回答。其实钨这个东西到一战后才逐渐运用到武器上。钨钢可以用来做精密机床,也可以做坦克装甲、大功率引擎、穿甲弹、以及承受高温高压的枪管炮管。钨有耐高温、耐磨损的特性,钨钢机床寿命更长精度更高,钨钢发动机功率更大,而钨钢枪炮有更强的穿甲能力。甚至可以这样说,谁掌握了钨,谁就掌握了更多的工业产量,更优质的装备性能。
举个例子来说,二战期间,德国的HS-129攻击机最早使用30毫米钢质穿甲弹,但效果平平,后来改用了钨制穿甲弹,在东线战场上就化身成了专门猎杀坦克的“飞行开罐刀”。如果没有钨制穿甲弹加持的对地攻击机阻击红军装甲部队,那么很可能苏联的钢铁洪流早在1942年就平推到柏林城下了。二战早期,美国没有钨钢冶炼技术,武器装备使用的是次一等的钼合金,尽管产能很大,但装备性能就是比拼不过德国。
德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扩充军备,每年要消耗掉1.2万-1.5万吨钨矿石,占当时世界钨砂产量的一半,而其中98%都要靠进口来解决。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钨砂储产量,从1913年到1937年间的钨砂产量占世界的37%,位列全球第一。德国想要发展军工,毫无疑问就需要的支持。
1919年,英、法、美、日对实行武器禁运,德国不在条约体系中,正好趁此机会向出口武器换取钨砂。在二三十年代,钨矿的年产量有8000-9000吨,几乎全部用于对德出口。而拥有钨矿经济的军阀在这个时候就膨胀起来了。像广东的陈济棠,手上有5个军20万人,空军9个中队190多架飞机。要知道到1937年战争打起来的时候,全国的空军加在一起也不过就600多架飞机。可见陈济棠被钨矿贸易养的有多肥。
战争开始后,德国下令禁止对出口军火,同时承认伪满洲国。也就失去了这个钨矿来源,后来德国转而去宠幸瑞典、葡萄牙、西班牙、土耳其这些备胎。但这些中立国家也不是,一边和德国撩的火热,一边和英美搞雨露均沾。在战前一吨钨矿价格只有70美元,但到了1942年就被炒到了1.7万美元一吨!为了抢夺钨砂份额,英国甚至还每年拨款1000万英镑用于西班牙官员。
这就导致二战德国有个特点,就是新武器的产生速度非常快。口径越来越大,装甲越来越厚,看似是战争催化了技术进步,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稀有金属材料的性能不行了,得把东西做大才能保持原有效果。后期的虎王坦克在装甲上甚至还没有早期的虎1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