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4黄河基建(“等”字的用法)
“等”字的用法
等děng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等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竹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2
五笔86:TFFU 五笔98:TFFU 仓颉:HGDI
笔顺编号:314314121124 四角号码:8834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 7B49
基本字义
1.
古代指顿齐竹简(书).
2.
数量、程度相同,或地位一般高:相~.平~.~于.~同.~值.~量齐观.
3.
表示数量或程度的级别:~级.~次.~第.~而下之.
4.
特指台阶的级.
5.
种,类:这~事.
6.
表示同一辈份的多数人:我~.尔~.
7.
表示列举未尽,或用于列举煞尾:北京、上海~地.
8.
候,待:~候.~待.
9.
待到:~我写完.
10.
同“戥”.
详细字义
〈名〉
1.
(会意.从竹,寺声.寺官曹之等平也,寺者,简册杂积之地,寺亦声.本义:整齐的简册)
2.
同本义 [orderly bamboo slips]
等,齐简也.——《说文》
3.
等级;辈分 [class;grade]
士阶三等.——《吕氏春秋·召类》
皆陛下故等夷.——《史记·留侯世家》.索隐:“言等辈也.”
同名同食曰同等.——《大戴礼记·少间》
请自贬三等.——《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优等;等例(等级差别,地位高低的差别);等子(宋代的御林军;标本,样本);等分(等级名分);等外品(质量差,不列入等级的产品);等列(等级品位);等别(等级)
5.
台阶 [flight of steps leading to the house]
出降一等.——《论语·乡党》
6.
类型;样子 [sort;shape]
爻有等.——《易·系辞》.注:“类也”
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元· 关汉卿《窦娥冤》
7.
又如:此等人;等侪,等俦(同类)
8.
戥子 [small steelyard].秤金银和珍贵物品的衡器.如:等子(戥子.小型的秤);等秤(戥子和秤)
〈动〉
1.
等同,使一样 [equate]
以等邦国.——《周礼·大宗伯》.注:“犹齐等也.”
与无法等.——《淮南子·主术》.注:“同也.”
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资治通鉴》
2.
又如:等作(等同;当作);相等;大小不等;等头(齐头,齐等);等伦(同辈;同类的人)
3.
等待,等候 [wait]
父母年年等驾回.——范成大《州桥诗》
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水浒传》
4.
又如:等车(候车);等人(等候别人);等米下锅(比喻经济拮据而急需)
5.
推迟 [delay].如:等几天再看
6.
区别等次 [differentiate]
以等其功.——《周礼·司勋》.注:“犹差也.”
然后立乐等.——《礼记·乐记》.注:“差也.”
7.
又如:等列(分等级);等衰,等杀(等差);等务(不同的事务)
8.
衡量 [weigh].如:等量(衡量;比较)
〈形〉
1.
程度、数量相等 [equal]
等,齐也.——《广雅·释诂四》
示有等威.——《左传·文公十五年》
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荀子·富国》
〈助〉
1.
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 [-s]
臣等不肖,请辞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我等;彼等;一干人等
3.
列举后煞尾 [etc.]
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四大河流
5.
表示列举未尽(可叠用) [and so on]
关羽、 张飞等不悦.——《三国志·诸葛亮传》
6.
又如:购置笔、纸等
〈副〉
1.
一样,同样 [same]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淮南子·主术》
2.
又如:等夷(等侪.同等地位的人)
常用词组
1.
等比级数 děngbǐ jíshù
[geometric series] 几何级数,形如a ar ar 2 ar 3 …之级数
2.
等臂天平 děngbì tiānpíng
[equal-arm balance] 一种简单天平,从天平臂的中间支承点到两端称量盘之间的距离相等
3.
等边三角形 děngbiān sānjiǎoxíng
[equilateral ]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4.
等差 děngchā
(1)
[gradation of difference]∶等级差别
(2)
[equal difference]∶差数相等
5.
等差级数 děngchā jíshù
[arithmetic series] 算术级数,形式如a (a d) (a 2d) (a 3d) …
6.
等次 děngcì
[hierarchy] 等级高低
产品按质量分等次
7.
等衰 děngcuī
[hierarchy] 等次
8.
等待 děngdài
[wait;await] 不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或事出现
等待一个有利的机会
9.
等到 děngdào
[when] 表示时间的连词
等到那时间,我该大学毕业了
10.
等等 děngděng
(1)
[and so on]∶表示列举未尽
长篇小说、剧本、短篇小说、旅行记录片,等等
(2)
[wait a minute]∶等一下
11.
等地 děngdì
[of such a size;so big]亦作等的.偌大
你不知我这北京有个 卢员外,等地财主.——《水浒传》
12.
等而下之 děng’érxiàzhī
[lower down] 由这一等再往下,指比某一事物更差
且分布诸库,以罔民利.等而下之,要皆有足食之道.——宋· 刘昌诗《芦浦笔记》
13.
等分 děngfēn
[equally divide] 等量划分
14.
等份,等份儿 děngfèn,děngfènr
[an equally divided part of sth.] 划分出来的在数量上相同的份儿
15.
等高线 děnggāoxiàn
[contour line] 地面上高程相等各点想象的连线——亦指地图或航图上所代表的相应线
16.
等号 děnghào
[equal-sign] 表示数学上相等或逻辑上等价的符号“=”
17.
等候 děnghòu
[wait;await] 等待
等候命令
等候火车
18.
等级 děngjí
[grade;rank] 按某一标准区分的高下差别
19.
等价 děngjià
[ecuivalence;of equal value] 不同商品的价值或价格相等
20.
等离子体 děnglízǐtǐ
[plasma] 一种电离的气体(如在恒星大气中),含有等量的正离子和电子,它是良好的导电体并受磁场影响而与普通气体不同
21.
等量 děngliàng
[equal] 相等的量或数
等量减等量,则得数为零
22.
等量齐观 děngliàng-qíguān
[equate;put on a par] 指把不相同的事物用同一标准来衡量,一样对待
他的出版或发议论的“动机”,谁也知道他“不纯洁”,决不至于和大学教授的来等量齐观的.——鲁迅《并非闲话(三)》
23.
等米下锅 děngmǐxiàguō
(1)
[await urgently necessary condition] 形容家无存粮,生活穷困.亦比喻只是消极等待条件成熟,而不在工作中积极创造条件
外头也有些体面,家里还过得,就规规矩矩侍候本官升了还能够,不像那些等米下锅的.
(2)
——《红楼梦》
24.
等身 děngshēn
[a large number of] 与人的身高或重量相等,形容数量多
等身书
等身金
著作等身
25.
等式 děngshì
[equation] 用等号(=)联结两数、两式或一数与一式所成的式子
26.
等速 děngsù
[uniform velocity] 相同的速度
27.
等同 děngtóng
[equate with] 看作相同
28.
等外 děngwài
(1)
[substandard]∶质量不合标准的,不能列入等级的
等外罐头食品
(2)
[offgrade]∶不同于并低于标准等级的
等外品
29.
等闲 děngxián
(1)
[(treat) lightly;random;careless]∶轻易;随便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ordinary]∶寻常,平常
烈火焚烧若等闲.——明· 于谦《石灰吟》
(3)
又如:
卫朝奉有心要盘他这所住房,等闲再不叫人来讨.——《初刻拍案惊奇》
(4)
[for no reason]∶无端;平白地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宋· 岳飞《满江红》
等闲平地起波澜
30.
等腰 děngyāo
[isosceles] 具有两条等边的
等腰三角形
31.
等腰三角形 děngyāo sānjiǎoxíng
[isosceles ] 三边中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32.
等腰梯形 děngyāo tīxíng
[isosceles trapezoid] 两条非平行边相等的梯形
33.
等于 děngyú
[equal to;equivalent to] 一样,没有区别
使每个系数都等于零
有哪些电视剧很好看
《叛逆者》
《叛逆者》是由周游执导,朱一龙、童瑶、王志文、王阳、朱珠领衔主演,李强、张子贤、姚安濂、袁文康主演的谍战剧。非常的好看。
此剧根据畀愚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林楠笙、朱怡贞等人在党员的指引下,坚持理想,寻找正确的救国道路,完成信仰蜕变成长的故事。也算是党艰苦奋到底光荣不辱使命。
经典音乐你知道几首,列举出三首你最喜欢的
各人认为如果是轻音乐或者纯音乐的话!个人极力推荐《英雄的黎明》,《故乡的原风景》,《勇敢的心》!我在我的视频也曾做过!《英雄的黎明》曲风铿锵坚毅大气磅礴!原本是早期横山菁儿为游戏《三国志》里的配乐,广受70后以后求代人所青睐,后逐渐流传至今,更多的运用是TVB改编的各类金庸先生的武侠剧作作为插曲使用的!通常为表现突出故事情节中主角光环的主要角色铿锵赴死,命运曲折,或是卫国为民铿锵赴死的英雄画面!《故乡的原风景》曲风是由日本陶笛大师宗次郎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TVB使用率最高的一首纯音乐作品,较之上一曲,曲风多表现人们内心情感,偏好他乡游子抒发内心变化的曲子。没有太多的磅礴大气,更多的是深秋月夜,夜深人静,静默哀凉,孤独寂寞之色!曲子主旋律为中音C调陶笛!后半部分为高音C调陶笛吹奏!总共分4部吹奏!融入了C调陶笛跺音、腹吹法等多重演奏技艺!也是陶笛爱好者接触陶笛的介绍之作,可以肯定的是凡事了解陶笛的人百分百知道或者熟悉《故乡的原风景》这首曲子!《勇敢的心》缘起同名电影《勇敢的心》的插曲!主旋律为苏格兰代表民族乐器苏格兰风笛!穿格子裙的男人双手怀抱吹奏着悠扬婉转的风笛,非常具有民族代表性!而电影则是展现的是13-14世纪欧洲英伦半岛内苏格兰抵御外族侵略,英勇抗击英格兰的影视剧作!影片慷慨激昂英雄主义,写实主义内容丰富!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影视作品!当年上映时也深受影迷喜爱,也因这部电影在多个镜头环节插入此曲,所以人们也开始喜欢他的这首代表同名音乐《勇敢的心》!本人也毫不例外!
如何解释 “年”字
「年」这个字确实有点特殊,特殊在哪里呢?
首先,汉字的「年」,确实给人一头雾水,从字形上很难看出字理何在。
现代汉字学引入了一个「理据度」的概念,以此将汉字分为三类:全理据、半理据、无理据。
那么,「年」在文字学上叫做「无理据」的「记号字」。
如果以部首索引查字典的话,「年」应该怎样查?
《康熙字典》竟然将其归入「干」部,我估计是不得已的办法,《新华字典》也沿用。
其次,「年」是个常用独体字,一般常用独体字往往会变成汉字常见的偏旁部首。
但是,极其反常的是,几乎没有汉字以年为偏旁部首。
只有几个极其罕见冷僻字以「年」为部件,都不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内。
比如「哖」,是生造的方言字,是地名「噍吧哖」,在省台南县玉井乡。
先解释第一点,为什么「年」字是这样的构形?
先说结论:因为汉字「年」从汉代隶书到魏晋楷书阶段,产生了讹变,完全丢失了字理。
(篆书过渡隶书叫隶变,而蚕头燕尾的隶书变为横平竖直的楷书叫「楷变」,大致发生在三国魏晋时代,目前从传世的碑帖来看,钟繇、王羲之这些人,大概起来很重要的作用,为楷书立下了法度。)
我们先看《说文》的解释:
年,穀孰也。从禾,千聲。《春秋傳》曰:大有年。
再来看「年」的古、今文字演变过程:
【引自:李学勤主编,《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册中,页638】
《說文》的解释基本是靠谱的,「年」的甲骨文、金文从「禾」从「人」。小篆从「千」。
(「千」的古文字就是「一人」的合文,「身、千」一声之转,借「人身」之「身」,表数量「千」)
甲骨文和金文以「人顶谷禾」之形,会意「人收割成熟的谷物」,而商周时谷物是一年一熟,所以,很自然就能引申出「年岁」的意思。所以,「年、稔」是古今字。
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谷梁传·桓公三年》
五谷大熟为大有年。——《谷梁传·宣公十六年》
丰年多黍多秊。——《诗·周颂·丰年》
有年。——《左传·桓公二年》。孔颖达疏:「年训为稔」。
甲骨文中经常出现「受年」一词,【受年】也就是【收年】:丰年好收成的意义。
比如《合集36975》:商王占卜北、西、南、东,四个地方的土地是否能受年(好收成)。
汉隶还有点「禾、人」的遗留,到魏晋楷变、南北朝的魏碑,就完全讹变成一个独体字了:
汉隶:
晋代王羲之兰亭帖
汉代以后各种碑刻上的年字: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很清楚了,「年」其实是「禾、人」的讹变,形成的一个独体字。
其实,从「禾、人」的汉字还是很多的。「年」的构形其实跟「季、黍、香」相同。
最后,交代一下另一个问题:
「年」中的「人」是义符,也是音符,因为「人、年」古音相同,至今很多南方方言「人」的发音跟「年」一样,比如:吴语上海话,闽南语等等。
我永远记得小时候去上海的时候,跟上海孩子一起玩,他们那种浓浓的优越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阿拉是商亥年,侬是夯哈年(我是上海人,你是乡下人)。
二、三十年前上海人,恨不得把上海人三个字刻在脸上。人觉得大陆人都是「阿灿」,上海人觉得上海以外的人都是乡下人。
上海城乡结合部的青年韩寒说的用油条洗脸的余秋雨,也是上海人(祖籍浙江余姚),在他的《文化苦旅》的散文集中,那种上海人优越感一览无疑。余秋雨大概就是今天说的油腻中年男。
看来「油腻男」是韩寒发明的。
我至今耳朵对上海话特别敏感,里以外都能听出来,总觉得上海话像打机枪一样,特别是上海大妈说的时候,给人一种市侩、刻薄、尖酸的感觉。为什么有些人就能听出吴侬软语?
总之,上海油腻男余秋雨,有一个很好的总结:上海话俗,南京话土,北京话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