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吾绘卷天人一体练功顺序(海大富、毛东珠、鳌拜、陈近南、九难、冯锡范、洪安通、澄观、归辛树、桑杰武功排名是怎样的)
- 海大富、毛东珠、鳌拜、陈近南、九难、冯锡范、洪安通、澄观、归辛树、桑杰武功排名是怎样的
- 天人合一是何境界
- 黯然掌不输降龙,但降龙却有传人,为何黯然却失传了
- 《葵花宝典》需要男人自宫修炼
- 丘处机的武功有多高强
海大富、毛东珠、鳌拜、陈近南、九难、冯锡范、洪安通、澄观、归辛树、桑杰武功排名是怎样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排名如下,从低到高 。
第一,最差的鳌拜。
海大富曾说过,如果韦小宝好好的练大擒拿手,康熙好好的练游龙掌,练上十年八年,两人联手就可以对付鳌拜。
那么问题来了,韦小宝就算练了十年八年假的少林派擒拿手,能对付海大富吗?
当然不可能了。
不要说韦小宝那点武功,就连江湖上武功二三流,也算一类人物的茅十八,都是被海大富秒杀的。
可见,海大富武功源远强于鳌拜,假太后毛东珠也是一样。
鳌拜的武功,充其量也就是茅十八的水平,最多略高。在武林属于二三流,只是他位高权重,也不可能主动和别人动手,手下高手如云呢。
第二,毛东珠、海大富。
上面也说了,这两人武功差不多,海大富如果没有瞎了双眼,武功比假太后强得多。
但毛东珠既然会化骨绵掌,说明武功也是有一定水平的,大体是准一流高手的档次,海大富应该是准一流。
但是,这两人同超一流高手还是天差地远。
毛东珠遇到超一流高手九难以后,被人耍的像婴儿一样,化骨绵掌掌力甚至被反弹回来。
第三,陈近南、冯锡范、桑结。
这三个人都是一流高手。
书上说了,陈近南武功和冯锡范差不多,双方单挑是平手。
冯锡范曾经偷袭陈近南,导致其手臂受伤,随后联手郑克爽,差点将陈近南杀掉。
但陈近南被偷袭受伤后,仍然能够坚持几百招,说明武功并不亚于冯锡范,想杀他没这么容易。
关键是,陈近南的武功并不是超一流,只是一流高手。
陈近南的武功比归二娘要厉害,那么也就是大大不如归辛树。
归辛树才是超一流高手,归二娘最多属于一流。
当年袁承志可以不用双手,躲避归二娘上百招攻击,但同归辛树过了上千招却落了下风,就是这个意思了。
只是,康熙时代武林上高手已经不多了,陈近南、冯锡范这种武功已经算很了。
至于桑结武功,也不比这两人差。
大家注意,桑结在丽春院中虽是偷袭,可以一招神龙教高手陆高轩。
而桑结6个师弟联手,就能将九难差点打死。
不过,桑结武功也不是超一流,顶多是一流,不能迅速打败瘦头陀:(瘦头陀和桑结)两个都是武功好手,数招之后,互相暗暗佩服。桑结心道:“吴三桂手下,居然有这样一个武功了得的矮胖卫士。”瘦头陀心道:“你武功虽高,却给韦小宝这小鬼做走狗,也不是什么好角色。”
而洪教主可以几招秒杀陆高轩,瘦头陀,那才是超一流高手。
第四,九难、洪教主、归辛树、澄观大师。
就武功来说,是九难最高。
九难曾经说过,她的武功造诣已经超过了师傅,铁剑门高手木桑道人的水平。整个江湖除了袁承志以外,没有人强过他。
九难自然之道归辛树,但却没有说归辛树比他强,显然此时她已经大大强于归辛树了。
为什么?武功上也许九难和归辛树相差不大,但当时九难四十多岁,归辛树已经七八十岁,年龄太大,活不了几年,武功也有所下降了。
即便如此,归辛树的武功也可以派到第二,明显是比其他人要强的。
毕竟归辛树从30多岁下山闯荡江湖开始,基本就没有敌手,才得到“神拳无敌”的外号。
在《碧血剑》中,归辛树同任何人交手,包括袁承志,也没有输过,甚至还占上风。
袁承志认为,归辛树武功不亚于师傅,也就是武林最强的穆人清。
归辛树在《鹿鼎记》中出场,武功也是无人能敌。他什么没有出手,让妻子和傻瓜儿子两人,就了天地会洪顺堂十多名高手,又打死了武功很高的香主吴六奇。
如果不是年老力衰,精力下降,归辛树不会弱于九难。
至于洪教主和澄观大师,武功就要比上面两个人略差。
澄观大师和九难正面对过一掌,显然是内力稍逊一筹,但相差不大。
就武功招数上,澄观大师很厉害,但也强不过九难,武功造诣上还是略差。
至于洪教主的武功和澄观大师差不多,比九难和归辛树也差了一截。
不过,真正动手,洪教主未必会输。
洪教主洪安通是个精明狡诈、大奸大恶之人,有无数诡计,不然也不可能成为天下第一的教主。
这么一个奸邪之人,动手时候一定会有很多阴招和诡计,以九难和归辛树的智力未必能够对付。
所以,如果真实对决,洪教主可能是最厉害的。
天人合一是何境界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何为天人合一?这是古人乃至今人的知识分子阶层都在追求的一种境界。如果说道家是 这个思想的源泉,那么更古老的道就是道家思想的源泉。何为道?道有大道、中道、小道。大道可以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可以是宇宙宙物质的 存在形式等等。中道可以是地球运行规律等等,比如牛三定律 ,比如月球的引力就跟地球的不同。小道可以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知识。小道要符合中道、中道要符合大道,小道最终也要符合大道的规律。
比如万有引力的规律、比如元素周期律、比如人体结构DNA。大到无穷而无外,小到无穷而无内。学习道就是要顺乎规律。不管是天、地、还是人。各个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无不是道中道,大道理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道(规律)。把道的本质局限起来是悲哀的。把道转化成科学,那么科学就是一种道。卫道,何处不在?何时不在?愚昧不只在古代,也在现代。今天的人也会成为以后人眼中的古人。今天的科学也许以后叫做:“爻”。 而正如古代的科学叫做:道。不管你叫道还是叫科学还是叫爻。过去、现在和未来,它都在那里等待着智慧者来认知。古代你不懂得道,今天你不懂得科学,未来你不懂得“爻”,还谈什么呢? 西北人把土豆叫洋芋,其他很多地区叫土豆。不论叫洋芋还是土豆,其实都是那个东西。就如同科学这个词是西方的叫法,我们东方古代的叫法:道。我们来翻译一下:道=科学。或者约等于更恰当。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好解释天人合一了。人道符合天道有何不好?人体是个小宇宙,外界是个大宇宙,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宇宙的规律制约着我们,顺则昌,逆则亡。所以在有生之年,去了解你自己吧,去了解这个世界吧。这就是科学在追求的东西。也是道在追求的东西。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个动力是什么呢 ?追求真理!
天人合一翻译一下:就是人去追求真理,顺应真理而生活。我们只有不断的接近、接近再接近,这是个理想。
期待友友们的关注!
黯然掌不输降龙,但降龙却有传人,为何黯然却失传了
当日黄药师初次见识杨过的“黯然掌”,称他所使的这门掌法,以力道的雄劲而论,当世中唯郭靖的“降龙十八掌”方可比拟,首次将杨过的“黯然掌”与郭靖的“降龙十八掌”之威齐肩媲美。杨过所创的“掌”虽然在他自己使来,能与郭靖的“降龙掌”各擅胜场,但就这两门掌法的发挥运使而言,“黯然掌”却明显不如“降龙十八掌”更易流传于后世,“掌”注定自杨过而来,随杨过而逝,不复存在。
由于招式简明,只要有内功根基,“降龙十八掌”便能学有所成,这也让这门掌法更易流传后世。
“降龙十八掌”与“打狗棒法”,乃是丐帮的两大传世武学,按照传统帮规,向来就只有丐帮帮主方才资格修习。不过,到后来由于某些的特殊原因,这两大传世武学在丐帮中的传承发生了一些变化,只剩“打狗棒法”专传帮主,而“降龙掌”在特殊情况和机缘之下也能传与帮中,或者是帮外有缘之人。
在北宋时期,“降龙掌”共有二十八掌。到乔峰十六岁那年拜汪剑通为师,加入丐帮,汪剑通与玄慈因当年“雁门血案”一事,自感愧对萧远山一家,有意将乔峰培养成一位英雄人物,因而将这门掌法传给了乔峰,并在之后将他定为继任帮主,引导他为丐帮建功立业,乔峰因之闯出“北乔峰”的名头。后来乔峰因身世秘密一经披露,辞去帮主之位,直至其中诸多冤屈洗清,中原群雄赴南京救险,已是辽人身份的萧峰脱困之后,为了延续丐帮两大绝学的传承,将“降龙掌”与“打狗棒法”传与虚竹,托他日后代传回丐帮。
萧峰传功虚竹之时,将“降龙二十八掌”删繁就简,删去后十掌,形成威力更显的“降龙十八掌”。后世丐帮出了一位少年英雄,群丐公议,推之为主,遵从萧峰原意,送他到灵鹫宫,向虚竹子学回了“打狗棒法”及“降龙十八掌”。这少年帮主不负所托,以此神功又将丐帮整顿得蒸蒸日上,竟尔中兴,此少年帮主当是少年洪七。洪七公继任帮主之后,由于上任遗留下的“净污之争”'愈演愈烈,洪七公强行两派不许内讧,他为了扶持污衣派,曾传了八袋黎生“降龙十八掌”中的一招“神龙摆尾”。之后机缘巧合之下,为了让黄蓉稳坐帮主之位,将“降龙十八掌”全部传给了郭靖。
“降龙十八掌”传到郭靖手上之后,学此掌法的人就不再集中于丐帮,他的大小武都曾有学过此门绝学,只是未能学全,他的女婿耶律齐继任帮主之后,练全了这门武功,“降龙十八掌”也复回丐帮传承,只是后来的继任帮主皆是根柢较次之人,最多也只能学到十四掌,到史火龙才学到了共十二掌。其余按照旧版小说的设定,杨过也有学全了这门掌法,并传给了阳顶天,而谢逊的三掌应为阳顶天所传,谢逊后来传给了张无忌。张无忌最终所得,也应为最全,因为当年郭靖录下的图谱,最后都落在了他的手上,“降龙十八掌”的传承也到了他终止。
其实“降龙十八掌”这门掌法在郭靖之前,是没有图谱的,只由上下两任帮主交接时,由前任帮主口头传与精要,并演示招式,完成传功。后来郭靖黄蓉之所以画以图谱,主要是为了流传后世,助力抗元大业。因而,这门掌法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并不是因为有图谱留世,而是因为这门掌法虽然武学原理精奥,兼具儒家与道家的两门哲理,但却是招式简明精力精深的武功,只要内功根基有为,勤练之下,也皆能学有所成。当然了,若想要练全十八掌,并发挥出最大的威力,还是要像乔峰郭靖等人,身拥高深内功,并领悟“有余不尽,出掌留力”的精要。
郭靖资质鲁钝,内功却已有根柢,学这般招式简明而劲力精深的武功,最是合适,便即凝神学练,两个多时辰之后,已得大要。《射雕英雄传•第十二回》
相比于“降龙十八掌”的简学易用,“黯然掌”的学用则受限太多,这并不利于这门掌法的传承。
“黯然掌”乃是杨过自创的武功,后来各经使出,无论是黄药师还是老顽童,都对这门掌法赞叹不已,黄药师更是评价以力道的雄劲而论,当世中唯郭靖的“降龙十八掌”方可比拟,可见此门绝学之威力。那么杨过是怎样创出这门掌法的,又为何要取名“黯然”呢?所谓“黯然者,唯别而已矣”,就是在与小龙女分离的那十六年里,杨过因过度思念小龙女,黯然,了无生趣的情境中,才创出了这门武功。
杨过自和小龙女在绝情谷断肠崖前分手,不久便由神雕带着在海潮之中练功,数年之后,除内功循序渐进外,别的无可再练,心中整日价思念小龙女,渐渐的形销骨立,了无生趣。一日在海滨悄立良久,百无聊赖之中随意拳打脚踢,其时他内功火候已到,一出手竟具极大威力,轻轻一掌,将海滩上一块岩石打得粉碎。他由此深思,创出了一套完整的掌法,出手与寻常武功大异,厉害之处,全在内力,共有一十七招。《神雕侠侣•第三十四回》
就如小说中所写,这门掌法糅合了杨过一生所学的各家之长,共有一十七招,分别是:“六神不安”、“杞人忧天”、“无中生有”、“魂不守舍”、“徘徊空谷”、“力不从心”、“行尸走肉”、“拖泥带水”、“倒行逆施”、“废寝忘食”、“孤形只影”、“饮恨吞声”、“心惊肉跳”、“穷途末路”、“面无人色”、“想入非非”、“呆若木鸡”。从招式的名称就可看出,跟“黯然掌”这掌法之名一样,都是跟失落的心情或者是造就失落心情的意境有关。
可也正因这样,这门掌法太过受限于心情,必须要有黯然的心境才能发挥威力。因而对于这门掌法,若无此黯然的心境,即便是能得杨过传授,学到此门绝学,也只是徒有虚形而已,领悟不到其中的妙境,根本就不可能发挥出这一十七招掌法真正的威力。在百花谷中,杨过曾传周伯通这门掌法,周伯通虽武功精博,曾修《九阴真经》,又贯通武理,但也依然不能学到这门掌法的精要。
这套掌法心使臂、臂使掌,全由心意主宰,那日在百花谷中,周伯通只因无此心情,虽武术精博,始终领悟不到其中妙境。杨过既和小龙女重逢,这路掌法便已失却神效,直到此刻生死关头,心中想到便要和小龙女永诀,哀痛欲绝之际,这“黯然掌”的大威力才又不知不觉的生了出来。新修版《神雕侠侣•第三十九回》
即便是杨过自己,在跟小龙女重圆之后,黯然的心境不复存在,本来能够随心所欲,出手即用的这路掌法,也失却了神效,差点死在金轮的手中。直到生离死别再现之时,才能自然使出,实现了绝地反击。可见学、用这门掌法都过于受限制了,也就注定了这门掌法只能自杨过而来,随杨过而逝,不会再有传人了。
更何况,“黯然掌”糅合了杨过的一生所学,除了南帝的“一阳指”之外,东邪、西毒、北丐、中神通的武学他无所不窥,而古墓派的武学又于五大高人之外别创蹊径,他是将各家之长融汇贯通,卓然自成大家。还有,他单剩一臂,不能讲究变化,是以这门掌法不于招数变化取胜,反而故意与武学道理相反,才有了“黯然掌”不走寻常路的变相威力。可杨过的这些特点,又岂能是轻易复制的?故而,不要说发挥出“黯然掌”这门武功原有的威力,便是想学成这门武功,怕是也没那么容易。就这方面而言,“降龙十八掌”比“黯然掌”的门槛无疑要低得多,更易传承也就不意外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葵花宝典》需要男人自宫修炼
绝对不行。《葵花宝典》是一种隐喻,是人性与的较量。男人修炼《葵花宝典》需要自宫,这是作为男人最宝贵的东西,也是男人的象征,是男人无上的尊严。也就是说你得到了武功就要失去做男人的资格。《葵花宝典》武学顶峰,天大地大你最大。可以把它当做一种最高权力,意味着得到它必定会失去一样非常珍贵的东西。东方不败失去了人性,岳不群失去了人性,林平之失去了人性。经历残酷斗争爬到高位的人,必须舍弃仁义道、礼义廉耻、人性良知,只有练就了心狠手辣才能得到最高权力。无论男女修炼《葵花宝典》都得失去一些东西,男人自宫丧失了男性,女人很可能就是不能生育丧失了女性。
《葵花宝典》有可能从头到尾就是一个骗局。原文说《葵花宝典》是前朝所创,开篇第一句写道:“欲练神功,引刀自宫。若不自宫,功起热生。热从身起,身燃而生。由下窜上,燥乱不定。”这句话内中有鬼,前朝是已经自宫的人,他压根就不会发生上述这些反应,那他怎么知道不自宫修炼就会有性命之忧。严重怀疑《葵花宝典》的作者不是,只是机缘巧合得到,因为心理有些变态于是修改了序言,专坑真男人。
《笑傲江湖》书中说,《葵花宝典》和《辟邪剑谱》只是全本《葵花宝典》的一部分,现在流传的是残卷,若前朝没有搞鬼,也有可能是下面这种情况。
这是全本《葵花宝典》
这是残本《葵花宝典》
所以,东方不败、岳不群、林平之都被命运戏弄了,明明全本《葵花宝典》是:“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就算自宫,未必成功,不必自宫,也能成功。
丘处机的武功有多高强
丘处机在历史上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对全真道教的发扬光大做出巨大贡献,但武学造诣有多高还真没有详细记载,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师傅王重阳确实有些功夫,所以说丘处机武艺高超也是有可能的。而丘处机在养生医学方面也颇有成就,故而也获得八十高寿善终的结局!
名师高徒
丘处机以及全真七子并非杜撰出来的,金庸笔下的“全真七子”武艺高强也非空穴来风,因为他们皆是拜在王重阳名下。
王重阳原名王中孚,后来入了道才改名王喆,因号重阳子,故而被称为王重阳。他本是北宋末期的一位富家公子,身逢国家受到金国长期侵略的时代,故而叹出传世名言:“痛祖国之沦亡,悯民族之不振”,这也是他立志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的动力。
王重阳本就自幼好学,1125年北宋灭亡时他才十四岁,他的家乡咸阳也被金国扶持的伪齐管辖,他在这种情况下考入咸阳府府学,成为诸生,后来考中了进士,入了京兆学籍,这在学业上算是小有成就的。与此同时,他又擅于弓马骑射,1137年时,金废齐,其家乡沦为金人的直辖区,次年举行武举,王重阳前往应试,中甲科,因为宋神宗时期已经有了武状元的称呼,金仿宋制进行的武举也应如此,故而王重阳也可以说是武举状元。
宋朝的武举大致延袭了唐朝的科目,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皆为武科所考内容。与此同时,宋朝不仅考武艺,还要考问军事策略,所以说王重阳能中武举,说明他真的是一位文武兼修的高人。而王重阳考取金人的武状元后也未得重用,他本人也更倾向于为汉民效力,于是组织起了抗金运动。
只不过由于南宋过于孱弱,统治者放弃了北方,苟且偏安,故而王重阳的抱负也未能施展。抗金失败后,王重阳掘地穴居,称之为“活死人墓”,并挂上“王害疯灵位”的墓志。修道七年之后,王重阳走出墓穴,前往山东传道,期间度化了七位,即“全真七子”,丘处机便是其中一位,所以说丘处机得到王重阳的武艺真传也并非不可能。
丘处机的传道路线
丘处机没有像师傅一样考取功名,但他走的路却和王重阳有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以政治路线实现自己的理想报复。
金庸笔下的丘处机是以盖世武功,带领江湖人士除暴安良、扶宋抗金的侠士形象。其实这也是根据丘处机的历史形象演化而来,丘处机确实心系民众,于乱世之间救黎民于水火,只不过他并非通过武艺,而是通过政治。
“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马钰之妻)”——全真七子
1203年,丘处机继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三位师兄之后,出任了全真道第五任掌教。也正是他掌教的二十四年里,通过政治手段对社会和带来了积极影响,并且使全真道乃至整个道教的发展都进入了兴盛时期。
1203年至1219年间,丘处机在山东蓬莱、芝阳、掖县、北海和胶西等地传教。在此期间,山东发生杨安儿起义,金国请丘处机协助招抚乱民,凭借他的声望,登州和莱州等地很快恢复平静,这是丘处机第一次凭借政治势力崭露头角,并且此次邀请他的是金国的驸马都尉,是其与金国上层政治势力的一次合作,此次合作即为金庭解决了实际难题,也拯救了平民百姓免于朝廷,更为其全真道教的推广带来了新思路。
丘处机的政治合作是建立在政治势力拥有绝对实力以及话语权的,并非任何势力的邀请都会请的动这位大师。
金朝邀请过两次丘处机,第一次就是上述的招抚叛民,是在1214年,此年间蒙金达成和议,故而是金国末期较为稳定的时期,丘处机选择了合作。但由于金宣宗的南迁,使蒙古找到了伐金的借口,以至于1215年金国中都失守,且蒲鲜万奴在辽东自立,金国的龙兴之地彻底被瓜分,成为夹缝中的衰败势力,故而1216年金宣宗邀请丘处机赴汴梁辅政时,丘处机以金帝有“不仁之恶”为由,推辞不往。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1219年,此时邀请丘处机辅政的是宋宁宗,这个宋宁宗是个毫无政治才能的皇帝,他即位以后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为相,驾驭无方导致党争激烈,后来朝政完全由韩侂胄把持,到了他执政后期,又出现史弥远与杨皇后控制朝政的局面。故而丘处机以南宋皇帝有“失政之罪”为由,推辞不往。
这两次推辞皆表现出了丘处机的政治智慧,在这种情况下前往辅政是没有好结果的。
丘处机的“高超武艺”
“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乾隆帝评丘处机
丘处机在金庸笔下以武艺济世,但一个人凭借武艺是救不了天下苍生的,但丘处机凭借另一种“高超武艺”拯救了芸芸众生,这也是他千古流芳的一个原因。
同样是在1219年,蒙古帝国成吉思汗派使者刘仲禄邀请丘处机会面,此时的蒙古帝国正在西征花剌子模,而在东方,成吉思汗留下的木华黎父子对于金国的打击亦取得相当大的成果,在这种形势下,丘处机改变了之前对宋金的态度,他对使者说:“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处无敢违”,于是欣然前往燕京。但此时的成吉思汗任然在忙于西征军务,丘处机便于1221年春天继续西行,长途跋涉万里之遥,于次年四月份到达兴都库什山,与成吉思汗会面成功,由于成吉思汗属马、丘处机属龙,故而历史上称这次会面为“龙马会”。
成吉思汗称丘处机为“老神仙”,召见丘处机主要询问治国和养生的方法,丘处机便是借此机会向成吉思汗建议“敬天爱民”、减少、清心寡欲,成吉思汗令耶律楚材将二人的对话编集成《玄风庆会录》,让后人时刻谨记老神仙的教诲。
“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元史》
丘处机的这次会面带来了两个重要影响,一则是对全真教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二则是真真切切的拯救了大批蒙古帝国征服地的百姓。
首先是1227年,成吉思汗下诏将丘处机的修道场所天长观更名长春宫,赠“金虎牌”,以“道家事一切仰‘神仙’处置”,以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这就使北宗全真道教成为了全国道教主流正宗,在官方地位远高于南宗道教。长春宫也成为全真教,在蒙古帝国乃至后来的元朝廷支持下,全真道教在各地建立道观向全国推广,一时间全真教达到“古往今来未有如此之盛”的兴旺局面。
“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元史》
在蒙古军控制的邪米思干城(阿富汗),丘处机大肆收买人心,以蒙古贵族赠予的粮食救济饥民。回到中原又广发度牒、安抚流民,利用蒙古帝国给予全真教的免除徭役、赋税政策收纳众多流民入教。这对全真教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一时间,各阶层人士争相加入全真,甚至有些道观乃至寺庙都打着全真教的旗号收纳信徒。
其次,丘处机对于成吉思汗的建议是抓住其渴望长生不老的心态,故而提出了诸多爱民止杀的仁政建议,对百姓的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 去暴止杀
丘处机的政治觉悟相当高,在成吉思汗问道之时,他先是赞扬了成吉思汗对于金和西夏的用兵,表明西夏与金的君主已经昏聩腐朽,百姓生活艰难,成吉思汗此举是拯救苍生,是符合民心的。这种政治吹嘘无疑是成吉思汗最想听到的,因为丘处机在民间的影响力,足以为成吉思汗树立对外扩张的正义性。而丘处机以此获得成吉思汗的青睐,以便为其宣扬济世救民的政策赢得良好的政治环境,这是一场双赢的吹捧。
与此同时,丘处机首先向成吉思汗指出长生与行善是统一的,养生之道重在“内固精神,外修阴德”,所谓“内固精神”就是控制内心的,停止对外扩张征讨,而“外修阴德”就是积德行善,避免不必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蒙古统治者对所征服地区所推行的残酷政策,成吉思汗西征前期是攻一城屠一城,而到了后期便改为降者宽大处理。受到成吉思汗的影响,时经略汉地的木华黎以及其子孛鲁都对各地反抗者采用招安策略。
- 济世安民
“恤民保众,使天下怀安。”——丘处机
丘处机不仅对战争形态下的成吉思汗提出了止杀的理念,而且对于征服地区的治国亦提出仁政思想。他向成吉思汗建议,在中原征服区要着手恢复社会经济、救济贫困百姓、安定社会秩序,这是民心所向,也是积德行善。在当时的形势下,蒙古帝国南下中原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故而对比抗金抗蒙来说,从蒙古统治阶层出发,为征服区的百姓争取仁政是最切实际,也是最理想的策略了。
丘处机向成吉思汗灌输爱民思想时,成吉思汗也是受益颇深,成吉思汗说到“神仙是言,正合朕心”,并召集诸子与贵族们一同学习丘处机授道,要求贵族以及各级官员严格按丘处机的话去施政,将仁爱孝道的主张遍谕各地学习,这也是蒙古统治者收敛其野蛮行为的一个因素。
丘处机的结局
丘处机认为济世天下是行善的一部分,这与全真教“修仁蕴德济贫拔苦,见人患难,常怀拯救之心”宗旨如出一辙,故而在政治上寻求安抚天下苍生的同时,丘处机也潜心研究医学养生之道,以此来为帮助苍生免于病魔之苦。
他写下的《摄生消息论》便是结合中医知识精华,概括出的养生、医药学名著。其核心理念便是要求人的起居、饮食活动要与环境变化相适应。他指出人体气血运行盛衰及腑脏经络生理机能与四季昼夜之间发生阳消阴长、阴消阳长的生理变化相适应。并非如今的早睡早起,而是根据四季变化,温度、阳光的不同,选择相对应的作息规律。在不同的季节,人体所需摄入的食物也有讲究,特别是五脏六腑对于季节性的食物要求皆有不同,提出生克制化与阴阳消长的养生原理。
丘处机的养生之道是包含着济世苍生的用意,而他自身也严格按照这种养生生活,故而身体硬朗,直到1227年农历七月初九日,80岁的老神仙丘处机在长春宫。后来元世祖追尊其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百姓为纪念丘处机的无量功德,将其生辰正月十九定为“燕九节”,一直传承到今天。
综上,丘处机虽未向金庸描写的那样武功盖世,但他拜武状元王重阳门下,习得一身武艺也绝非不可能;而其通过政治手段促进了蒙古统治者止杀止暴,并影响了蒙古统治阶层的施政理念,这远比武功盖世更有效,更直接。金庸老先生只是通过武侠手笔,将丘处机的济世救民进行刻画,以武功盖世突出了丘处机的政治智慧,表彰了他拯救黎民的伟大功绩!
参考资料:《元史》、《玄庆风会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