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暗影典籍(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谢邀回答问题。问: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大唐盛世国泰民安,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有了变化,一些嗜好也适时而生。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还说:食不厌精,食不厌细。国人历来讲究饮食,所以不得不先说一下吃。
唐朝言“鲤"为李也,所以禁止食用鲤魚,捕到要立刻放掉,否则卖鲤魚者杖责六十。虽然明令禁止,仍挡不住食客们的嘴,私下里照吃不误。唐人最喜食鱼,烹饪多以为脍为主,“脍"大概就是现在的生鱼片。杜甫有诗赞曰:“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意思是切成雪白的魚片,就着春天生长的香嫩小葱,食之为最佳。在《膳手经手录》中记载,脍,鲫鱼为最佳,然后排列分别是:鳊鱼、鲂魚、鲷鱼、鲈鱼……因此可以证明,日本食生鱼片还是由遣唐使从我们这儿学过去的。
(唐:《马球图》)
再说玩,唐人喜欢马,一为战场上需要战马,另一个是达官贵人们也喜乘马出行,如《虢国夫人游春图》,图中不论贵妇,还是随从人等全都骑乘而行,阵势搞得很大。所以那时也从西域引进不少名马,比如“天马",是指从中亚引进的名骏,估计其中也包括汗血宝马。
不论王公贵族都喜欢看“打马球”,分为两队,骑马用带环的手杆击鞠,以击入对方门洞多者为胜,更有王子公孙还要亲历球场一试身手,一时间骏马的身价倍增,而且居高不下。
(唐:仕女图)
再说穿,唐朝人喜欢穿宽袍大袖的衣服,一是穿起来宽松随意很舒适,二是走起路来衣带飘飘,大有飘逸之感,显得神彩奕奕。当然这是富人们,劳作之人不在此列。现在说“唐装"始于唐朝,我看也不无道理。
(现代:《唐宫乐》图)
最后说一下乐,唐人喜音乐,上至皇宫、下至王府都养有乐人,加之又从西域引进不少乐器,一时间喜音好乐之风兴起,与此同时伴着音乐舞蹈者也多了起来,现在出土的“唐三彩"就有舞俑出现。就连现代舞台表演的大型民乐《唐宫乐舞》也是再现当时的盛况。
随着大唐感世的繁荣,诗人们也有了施展的机会,也涌现出象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出现,律诗在唐朝达到历史上最成熟的时期。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另外,不得不提到唐朝外国人多,由于海上航线的开通,来唐的外国人多了起来,或因公遣公干,或为私人经商,一时间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甚至还有非洲人都在长安街头出现。就连日本为了学习教化,也多次派遣“遣唐使"来唐学习。
那时的大唐真是万朝来仪,名播海外。
当然了,唐朝有趣的冷知识还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感谢您的阅读。
27课我的长生果生字组词
《我的长生果》生字组词如下:
岁大饥人相食出处
在如《资治通鉴》、《明史》、《蜀碧》等史学典籍中,“岁大饥,人相食”多有记载,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年闹了饥荒,人与人之间互相当作食物。”
清朝一种神奇的“刀尖药”,为何解放后却消失了
我国中医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清朝流行一种神奇的“刀尖药”,这种药用来止血有特效,然而到了解放后,药店里不见“刀尖药”的踪迹了,这是为什么呢?
何谓“刀尖药”?
“刀尖药”是由龙骨研成粉末而成的。
“龙骨”在清朝时是一味药材。其实不是龙的骨头,而是大象或者犀牛这些古代珍贵动物的骨头化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比如山东,河北、甘肃和青海等地区。
这是一种很珍贵的东西,挖出龙骨以后,放在空气中极易破碎,由此很容易研制成粉末。
发现龙骨有止血功效的是清末一个老农民。
清光绪六年(1880年),安阳附近的老王头在一片闲散地里翻耕土地,突然翻出了几根大骨头,清去泥土,发现骨头上刻着字。
老王头很好奇,于是就把这些骨头装在布袋里拿回了家。
他的邻居是一个老夫子,他拿着这些骨头让老先生辨认一下上面的字。
当老王头拿出这些骨头后,老先生马上认出这是大象、犀牛等之类的骨头化石,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
老先生说这是“龙骨”,医书上记载这是一味中药材,有止血的功能。老夫子说:“药店里回收这些东西,你不妨卖给他们换点零用钱”。
老王头一听喜出望外,想不到自己误打误着能挣点外快。于是老王头把骨头卖给了药店,药店研制成粉末,起了一个很商业化的名字——“刀尖药”。
据说这种药对止血很有特效,把粉末撒在伤口上,止血、收敛有特效,堪称神奇的“云南白药”。
老王头尝到了甜头。更加卖力的翻耕土地,还别说,陆陆续续又挖出了一些龙骨。
老王头有钱了,人们也知道了他这种赚钱方法,于是纷纷效仿在地里寻找龙骨,逐渐在安阳地区形成了买卖龙骨的市场。
转眼19年过去了,到了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一个人的出现垄断了龙骨市场,所有的龙骨都到了他的手中。
这个人为什么要垄断龙骨市场?他是谁?
这个人就是清朝的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教育部长)王懿荣。
原来这一年他得了“伤风感冒”,由于平时他通晓一些医术,于是自己就去北京乐仁堂去买一种叫龙骨的药材。
王懿荣(1845~1900年),山东省福山县(今烟台福山区)古现村人。近代金石学家,鉴赏家和书法家,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光绪六年进士,三次荣任国子监祭酒。
顺带说一下,龙骨是一种多用途的中药,它不仅只有止血的功效,与其他药材配伍具有多重功效。
王懿荣买回了一根龙骨,突然发现龙骨上有文字,由于他是鉴赏家和收藏家,很快辨认出这些文字就是甲骨文。
他马上联想到安阳市是殷墟遗址(商朝后期都城遗址),地下肯定埋藏着许多古物,这也是为什么老王头和安阳地区的人们能够从地里翻出龙骨的原因。
王懿荣马上向朝廷做了汇报,与此同时他让好朋友到安阳龙骨市场收购,他把自己多年的积蓄用来收购龙骨,并且高于药店的价格大量收购带文字的龙骨。
王懿荣抢救性的收购保护龙骨(甲骨文),山东、河北以及北方一些地区的龙骨,都集中到了他的手上,药店失去了龙骨的来源。
前面我们也说了,龙骨是一种罕见而珍贵的东西,在没发现甲骨文之前,只是当做廉价的一味中药来对待。当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的秘密以后,龙骨的身价百倍上升。
药店能止血的中药材很多,由于龙骨价格飙升,药店于是就弃用了龙骨用其他药材代替,商业性很强的“刀尖药”就此消失。
解放后,国家投入巨资加大了甲骨文的研究,龙骨更不可能被当廉价的药材入药,“刀尖药”的消失符合市场规律。
在成本过高,没有利润的情况下,药店里的人也不傻,无利可图他就不生产“刀尖药”了,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
文/秉烛读春秋
你是怎么看待传统文化回归
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二、与时俱进,移风易俗,三、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四、心存敬畏,谨守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