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悠悠竹林七贤刘伶怎么打的(刘伶醉酒是什么典故)
刘伶醉酒是什么典故
传说魏晋年间,滨州地带有一好酒的刘伶,酒仙杜康奉玉帝旨意前来度化刘伶成仙,从而演绎出刘伶醉酒的故事。为评剧小生代表剧目。传说刘伶好饮酒也极能饮酒。酒量之大,举世无双。由于对当时的政治不满,他便经常出外游历,喝酒。有一次,刘伶来到洛阳南边,走到杜康酒坊门前,抬头看见门上有副对联,写道: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高处的横批写着: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一看这副对子,心里很不高兴。心想,这开酒坊的人也该先打听一下我刘伶的名声,再想想该不该夸此海口。谁人不知我刘伶:往东喝到东海,往西喝过四川,往南喝到云南地,往北喝到塞外边。东南西北都喝遍,也没把我醉半天。既然你口气这么大,我就把你的坛坛罐罐都喝干,不出三天就叫你把门关。刘伶带着气进了酒馆。杜康便拿出酒来叫他喝,喝了一杯还要喝,杜康就劝他不要再喝,他不依。喝了第二杯,他还要喝,杜康说,再喝就要醉了。他不听,又要了第三杯。三杯下肚,刘伶说道:“头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还甜,三杯酒一下肚,只觉得天也转,地也旋,头脑及晕,眼发蓝,只觉得桌椅板凳、盆盆罐罐把家般。”他果真喝醉了,出了酒坊往家走去,一路东摇西晃,口里还嘟嘟囔囔说着胡话。一回到家,刘伶就醉倒了。他交代妻子说:“我要死了,把我埋在酒池内,上边埋上酒糟,把酒盅酒壶给我放在里。”说完,他就死了。他一生好饮酒,因而他的妻子按照他说的安葬了他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一天,杜康到村上来找刘伶。刘伶的妻子上前开门,问他有什么事情。杜康说:“刘伶三年前喝了我的酒还没有给酒钱呢!”刘伶的妻子听了十分恼火,说:“刘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谁家的酒,回家就死了,原来是喝了你家的酒呀!你还来要酒钱,我还要找你要人呢!”杜康忙说道:“他不是死了,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领我到埋他的地方看看去。”他们来到刘伶埋葬的地方,挖开坟墓,打开一目的地,刘伶穿戴整齐,面色红润,像生前一样。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刘伶醒来,醒来!”刘伶果然打了个哈欠,伸伸胳膊,睁开了眼,嘴里犹喃喃夸道:“好酒,好酒!”从此以后,“杜康美酒,一醉三年”就传开了。有人说杜康和刘伶后来都成了仙,上天去了。这就是所谓的杜康造酒刘伶醉。经典唱段【来了刘伶好酒的男】洪影版本(刘白)好天气也哈!(唱)来了刘伶好酒男,叹如今权奸当道兵马大乱,读书人生乱世我有口难言。我只得在醉中逃灾避难,哪怕人耻笑我狂妄疯癫。清晨起别娘子把柴扉掩,进城去找一座酒馆解解馋。走过了三里桃花店,又来到五里杏花园。路旁边绿柳红花多娇艳,翠鸟儿枝头叫声宣。人常说美景良宵人人称赞,我却道把酒当歌胜似那神仙。穿过了鼓楼抬头看,(白)呀!(唱)有一座新开张的酒馆座北向南。青砖明柱黑又亮,那个房子倒有七八十来间。门口悬挂一副对儿,上联下联我看得全。上一联“猛虎一杯山中醉”,那个下联配“蛟龙两盏海底眠”。横批还有七个字:“不醉三年不要钱”。(白)这-啊-哈哈哈哈!(唱)刘伶我看罢对联放声大笑,掌柜的夸好酒你口出骂大言。你也不访一访来问一问,滨州地哪一个不知我刘伶是好酒男。大烧锅喝光了三百六,小烧锅喝光了那六百三。往东喝到东洋海,往西喝到老四川,往南喝到云南地,往北喝到塞外边。东西南北全喝遍,未曾把我醉半天。叫酒家你好大胆,信口雌黄吐狂言。今天我恼一恼来怒一怒,我上楼去把那酒缸酒篓都给你喝干,不出三天我叫你把门关。
刘灵的全部作品
本题所指的应该是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刘伶代表作品有《酒德颂》和《北芒客舍》。
刘伶醉酒典故
传说杜康在白水康家卫开了一个酒店。东晋“竹林七贤”中的名士刘伶,以饮酒闻名天下。一日从酒店门口经过,喝了酒之后,一醉不醒,家人以为刘伶醉死了,于是把他埋葬了。三年后杜康找来要酒钱。把刘伶从坟墓中挖出来,只见刘伶醉意已消,慢慢苏醒过来,得意地说:“好酒,真香啊!”这就是民间流传的刘伶醉酒的的故事。
刘伶醉了多久
醉了三年。说起刘伶醉的典故呢,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刘伶是西晋时候人,家住安徽淮北,是当时的名士,与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阮咸合称“竹林七贤”。刘伶酒量最大,自古就有“杜康造酒刘伶醉”的说法。传说,杜康开了一家酒店做买卖,正巧刘伶路过,见酒店门口的贴着一副对联。上联“猛虎一杯山中醉”,下联“蛟龙两盏海底眠”,横批“不醉不要钱”。刘伶是出了名的酒仙,看后是哈哈大笑,心想:“谁不知道我刘伶喝酒是海量。这家店好大的口气!待我进去,把他家的酒通通喝干,看他还敢不敢如此狂傲!”刘伶进到店里,店主人杜康是殷勤招待,连连敬酒。刘玲喝了三杯,就感觉着天旋地转,心说:“不好!这酒果然非同小可!我不能在这出丑!”于是跌跌撞撞出了酒店往家走。等回到家,一头栽倒在床,是人事不省。
竹林七贤中,刘伶一生饮酒无数,从未大醉,比起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谁更能喝酒
刘伶只是好喝酒,却并不是能喝酒。他喝酒是为了逃避世事。并不是他有多能喝酒。所以他喝酒就有点的样子。坐着车子喝酒,后面跟着一个仆人拿着铁锨,他说喝死就埋了我。就这么视死如归。媳妇不让他喝酒,他说我得在神灵前发誓,结果他在神灵前喝酒,说了那句著名的:“天生我刘伶,以喝酒为名。一喝就十斗,五斗才能除酒瘾,妇人说的话,千万不要听。”就这么无赖。领导来请他出来当官,他说“惟酒是务,焉知其余”——我只会喝酒,别的什么都不知道。他是害怕啊,那是什么年代,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到西晋。城头变幻大王旗啊。那时候出来做官,是一件风险很高的事。你不知道怎么站错队,就完蛋了。关键这队还在不断变啊,白云苍狗,变得你把握不了未来。所以李密才会写《陈情表》,拒绝曹家。所以嵇康才会打铁,不理钟会——当然嵇康不合作也不行,还是被砍头。所以才有后来的鲈鱼莼羹,张晋才会为了一口美食,辞官不做。后来的陶渊明隐居的时候,不也天天饮酒吗,酒是他们的精神麻醉剂。刘伶的民间故事里,说刘伶在外面喝酒,喝醉了三年。妻子以为他死了,把他给埋了,结果挖出来酒醒了就好好的。这大概是逃避人世最好的方法了。后来有个叫陈抟的道士,他的方法是睡觉,据说他一睡就好几年,这跟刘伶一样啊。李白就不一样了。李白可不是靠酒来逃避人世。李白是用酒抒发人生豪迈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一杯一杯复一杯,两人对酌山花开,我若醉来君且去,有情明日报琴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在李白这里,酒是一种剂,催的是诗情。在李白这里,酒是一种合欢散,合的友情之欢。在李白这里,酒是一杯忘情水,忘的是思乡之情,人生之痛。在李白这里,酒是一道符,端起来可以与月共饮。李白的酒是豪迈的,是奔放的,是慷慨入世的,刘伶的酒是逃避的,是消极的,是颓废躲闪。如果我会画画,我画刘伶和酒,刘伶是藏在酒杯里的,用卑微的眼光偷偷打量这个世界。李白是站在云端,端着酒杯,俾睨众生的。这不能怪罪刘伶,因为时代造就人。刘伶生在的时代,苟全性命于乱世。李白站在盛唐,飞扬跋扈为谁雄。端一杯酒,敬古人,你们成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锦翼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