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全面战争州郡划分(三国时期州郡划分)
三国时期州郡划分
三国十三州是指东汉及三国时期的州郡划分。天下分为十三州,另有洛阳一地称为司州或司隶。三国时期,各国为方便管理,对部分郡县又做了重新划分。 十三州,即冀州、幽州、青州、并州、兖州、豫州、司州、徐州、凉州、益州、扬州、交州、荆州。其中,地处南方的有益州、荆州、扬州和交州,其它九州皆在北方。依照魏、蜀、吴三国的地理位置,魏国主要控制了北方九州,吴国割据扬州、交州和荆州大部,蜀汉只据有益州。 天下十三州中,魏国控制的州郡最多,这是因为曹操曾经统一了北方。蜀汉刘备一开始并没有割据益州,官渡之战后,刘备曾经依附于荆州刺史刘表,后来曹操南伐,刘备则逃亡江夏。赤壁之战,刘备趁机崛起,他在诸葛亮的支持下,先后占领了荆州的武陵、零陵、长沙、桂阳、江夏诸郡。 江东孙权的根据在扬州,这也是孙氏起家的地盘。群雄割据之地,孙权的兄长孙策依靠周瑜、张昭等人的支持先后兼并了江东诸郡。后来,曹操率军南下,孙权则与刘备联合在赤壁击败了曹军。早些时候,孙权只据有扬州,后来刘备入川,孙权则派大将吕蒙突袭荆州,并彻底将荆州诸郡收为己有。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同年,孙权又派大将吕岱消灭了割据于交州的士徽势力,自此,扬、荆、交三州皆归东吴所有。 司州 河南尹、河内郡、弘农郡、河东郡、平阳郡。(十三州说法中不包括司州) 兖州 东郡、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鲁郡、任城郡、山阳郡、济阴郡、陈留国。 豫州 汝南郡、颍川郡、陈郡、梁国、沛国、谯郡、弋阳郡、安丰郡。 徐州 下邳郡、广陵郡、彭城国、东海国、琅邪国、东莞郡。 青州 齐国、济南国、乐安郡、北海郡、东莱郡、城阳郡。 冀州 安平郡、中山郡、常山郡、赵国、巨鹿郡、广平郡、魏郡、阳平郡、清河郡、平原郡、乐陵国、渤海郡、河间郡。 幽州 燕国、涿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昌黎郡、玄菟郡、辽东郡、乐浪郡、带方郡。 并州 太原郡、雁门郡、新兴郡、乐平郡、上党郡、西河郡。 雍州 京兆郡、冯翊郡、北地郡、抚夷护军、新平郡、扶风郡、安定郡、广魏郡、天水郡、南安郡、陇西郡。 凉州 武威郡、西平郡、金城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西海郡。 益州 蜀郡、广汉郡、东广汉郡、梓潼郡、汶山郡、阴平郡、武都郡、汉中郡、巴西郡、巴东郡、涪陵郡、巴郡郡、江阳郡、犍为郡、汉嘉郡、越巂郡、朱提郡、牂牁郡、永昌郡。 荆州 南阳郡、南乡郡、魏兴郡、上庸郡、新城郡、襄阳郡、江夏郡、长沙郡、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衡阳郡、零陵郡、湘东郡、桂阳郡、临贺郡。 扬州 丹阳郡、吴郡、毗陵典农校校尉、庐江郡、淮南郡、蕲春郡、豫章郡、鄱阳郡、新都郡、会稽郡、临海郡、建安郡、临川郡、庐陵郡。 交州 南海郡、苍梧郡、高凉郡、郁林郡、合浦郡、朱崖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三国十六州
三国时期只有十三个州。三国时期州郡共有十三个,凉州 (今甘肃)、益州 (今川滇黔,西蜀)、交州 (今粤桂)、扬州 (今蘇浙闽赣皖,江南)、徐州 (今蘇北鲁南,淮海)、青州 (今山东)、冀州 (今河北、)幽州 (今冀辽)、兖州 (今豫北、鲁西)、豫州 (今河南)、荆州 (今鄂湘,汉中)、并州 (今山西,河套)、司隶 (今陕西,关中)。
三国演义东亚共有
三国演义没有东亚三国时期州郡的划分和东汉行政区域密不可分。东汉时期,天下曾有十三州一说,而到了三国建立后,这一行政区域也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三国时期,魏、蜀、吴也都延续了东汉时期的行政制度,当时,天下依然有十三州一说,只不过,它们都分别控制在三国的手里。十三州,即冀州、幽州、青州、并州、兖州、豫州、司州、徐州、凉州、益州、扬州、交州、荆州。其中,地处南方的有益州、荆州、扬州和交州,其它九州皆在北方。依照魏、蜀、吴三国的地理位置,魏国主要控制了北方九州,吴国割据扬州、交州和荆州大部,蜀汉只据有益州。
三国各州所辖郡各是什么
三国天下十三州所辖各郡分布及群雄名将详情一览:三国时期,天下分为十三个州:司隶州、凉州、并州、幽州、冀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除了司隶州由司隶校尉直辖外,其它十二个州各有一个刺史管理。其中吴国领有扬州、荆州和交州,蜀国占据益州和汉中地区,剩余各州皆被魏国所踞。蓝色是魏国疆域,绿色是蜀国疆域,红色是吴国疆域魏国所占各州情况 1.司隶,相当于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渭河平原。分置河东、平阳、河内、弘农等五郡。司隶之地,天子之所,刘秀定都洛阳后,将此处单独划出一州,隶即是属的意思,司为掌管之意,汉朝为极人臣,所管为司。司隶州的中心是帝都洛阳,向来都是诸侯虎视之处。司隶州出生的名将有司马懿、徐晃等人。 司马懿,字仲达,司隶州河内郡温县人(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2.幽州,即今天的北京及近郊地区,包括河北北部、 辽宁南部部分城市。分置涿郡、代郡、上谷、渔阳、辽西、乐浪、右北平、辽东等九郡。原为公孙瓒的根据地,公孙瓒的白马义众在界桥一战成名,之后公孙瓒被袁绍击败,幽州易主。幽州出生的名将有刘备、张飞、程普、韩当、卢植等人。3.冀州,今河北南部,袁绍的,分置钜鹿、常山、安平、平原、乐陵、博陵、渤海、章武、河间、清河等十一郡。冀州地处华北平原,是当时富庶一方的大州,可惜袁绍得了冀州,却没“牧”好,拱手将自己四世的老家让给了曹操。冀州出生的名将有赵云、颜良、文丑和张郃等人。 赵云,字子龙,冀州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4.兖州,今山东省西界与河南省东北。分置东郡、济阴、山阳、泰山、济北、陈留、任城等八郡。兖州濮阳是吕布的老巢,此处也是兵家纷争之地,兖州出生的名将有于禁、乐进、满宠 等人。5.青州,今山东省与辽宁省辽河以东之境。分置齐郡、济南、乐安、北海、城阳、东莱等七郡。曹操起家之地,听到青州大家就会想到曹操发家的青州兵,山东之地出勇士,当地壮士甚多,反反复复的起义让青州天下闻名。青州出生的名将有太史慈、臧霸等人。太史慈,字字义,东吴名将,青州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6.徐州,今江苏省、山东省南境、安徽之宿、泗二县之地。分置彭城、下邳、东海、琅琊、广陵等六郡。原为陶谦所踞,后被群雄争夺。徐州是东吴与魏争夺的重要地区,水路发达的徐州是集结和粮草运送的重要据点。徐州出生的名人有诸葛亮、鲁肃、徐盛等人。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7.豫州,今河南省。分置颍川、汝南、弋阳、陈郡、谯郡、鲁郡等七郡。刘备被人称为刘豫州,虽然辖域不大,但当时为中原文化发展成熟的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是兵家必争之地。豫州下辖的许昌后为天子居所。曹仁、夏侯惇、许褚、徐庶等名人出生于此。 8.并州,今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都是并州的管辖范围。分置太原、上党、乐平、西河、雁门、五原等七郡。原为丁原所踞,并州在三国出了关羽、吕布和张辽等名将。 关羽,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汉末属并州。 9.凉州,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陕西西部。金城、西平、张掖、酒泉、敦煌等六郡。凉州是马腾、马超父子发迹之处,处于汉朝西部丝绸之路的要道,土地贫瘠,民风彪悍,出产宝马,骑兵尤其厉害。因为凉州太大,后又专门划分出来一个州——雍州,这里成为了蜀魏争夺的主战场,诸葛亮六出祁山就是要拿下雍州。马超、姜维 、庞德和贾诩等名人出生于此。蜀国所占州郡情况 益州,分置蜀郡、犍为、朱提、越隽、牂柯、建宁、永昌、汉中、广汉、梓潼、巴郡、巴西、巴东等十三郡,下辖146县,即今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等广大地区。益州全图 益州原为刘璋所踞,后被刘备夺取。益州是偏安之处,不愧为天府之国,沃野千里,民生乐足。三国后期,更是以一州之力对抗曹魏,且多采取攻势,实在不易。益州乃人才辈出之地,甘宁、、李严、张任、严颜、黄权等名人皆出生于此。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吴国所占各州情况 1.荆州,荆州的地盘很大,地夸现在六省,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小部分。分置南阳(宛城)、江夏、上庸、南郡、桂阳、武陵、长沙、零陵等九郡。这就是传说中的“汉上九郡”,是演义集中最多笔墨描写的一个地区。荆州赤壁之战形势图荆州乃天下之腹,四通八达,是三国争夺最激烈的地区。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两场决定天下格局的战争都发生在荆州,也是魏蜀吴三国精锐力量的对峙之地。黄忠、魏延、邓艾、廖化、文聘等名将出生于此。 三国天下之腹:荆州 2.扬州,今江苏省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数省之地。分置淮南、庐江、丹阳、会稽、建安、吴郡、豫章、庐陵等九郡,其中三个郡在江北,余下部分组成了赫赫有名的“江东六郡”。 扬州为吴国的根据所在,吴国数代基业就是从扬州开始的,扬州是天下米仓,物产丰富,为了完全踞有扬州(扬州北部小部分地区被魏国控制),吴国数次倾国攻打合肥,可惜被张辽所阻,逍遥津一战吴国大败后,无力北进。扬州人杰地灵,孙坚、孙策、周瑜、陆逊、吕蒙等人皆出生于此。 周瑜,字公瑾,扬州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3.交州,今广西、广东二省与越南北部。分置交趾、南海、苍梧、合蒲、郁林、桂林等七郡,地广人稀。原为士燮所踞,211年(建安十六年),趁刘备西征益州之际,东吴派遣大将步骘为交州刺史,交州成了东吴的势力范围。士燮将儿子收至东吴为,并每年贡献当地宝物以维持其。孙权加封其为左将军。三国各州郡总图三国十三州与名将们的关系讲完了,你的家乡都诞生了哪些英雄人物呢?
三国的郡县制,
三国分为曹魏、蜀汉、孙吴,这三国大致继承东汉的疆域及政区制度,为州、郡、县三级制。州设刺史或州牧。郡设太守。县大者置令,小者置长。三国行政区划制度与东汉末年极为相似,唯各州刺史、州牧的权利进一步增大,三国机要人物诸如刘备、曹操、诸葛亮等都曾担任州牧。州的划分,以东汉十三州为基础,但是又有少数拆分州郡的情况。194年,东汉将凉州东部与司隶西部合成雍州,213年,凉州被并入雍州,但到220年曹魏又恢复凉州。荆州、扬州长期被曹魏与东吴分占,而且由于其本来面积广大,所以增设了大量郡置。226年,东吴从交州中分出广州,后取消,后又复设,总计三国共有十五州。蜀汉灭亡后,晋在269年左右从益州中分出梁州,之后又在南中设立宁州,从雍、凉、梁中又分出秦州,从幽州中分出平州,最后加上东吴的交州、广州,形成统一初年的十九州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