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炼丹房大凶(有哪些没上榜的玄幻小说可以推荐)
- 有哪些没上榜的玄幻小说可以推荐
- “五行说”是传统文化的糟粕吗
- 《封神榜》中,元始天尊赐给姜子牙的打神鞭只打神仙,为何却能打伤太师闻仲
- 《鬼吹灯》中献王墓里的万年太岁是为何物,它为何要追胡他们
- 严嵩最后的结局如何
有哪些没上榜的玄幻小说可以推荐
确实,问主说的有道理,五六年了,榜单上的玄幻小说,还是那些,甚至还有十五年前的玄幻小说。这给读者,造成了阅读缺少的情况。这里,推荐你5部虽然不在榜单,但部部精彩有玄幻小说:5部精品玄幻奇幻小说推荐:热血逆袭传奇人生,神魔妖鬼异界称雄。方寸之间纵横捭阖,畅想世界宇宙无限,玄幻奇幻小说在网络文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作者的笔下,主角虽然处境卑微,虽然可能资质并不理想,但那颗不甘平凡的心,再加上点小小的特别际遇,不,际遇都要靠主角自己去发现,甚至在生死之间去争取,最终他的变强之路越走越远。和现实差异极大的画面反而显得真实,较高的代入感也自然容易感同身受。阅读小编推荐的5本小说,我们也去异界称雄吧!1.《放开那个女巫》——作者|二目 字数|280余万程岩原以为穿越到了欧洲中世纪,成为了一位光荣的王子。但这世界似乎跟自己想的不太一样?女巫真实存在,而且还真具有魔力?女巫种田文,将种田进行到底。2.《终极魔法师》——作者|神之判官 字数|100余万方舟大陆,这个世界,有着剑气和魔法,有着种族与国家,有着阴谋和战争,还有些暗黑魔物。他们的统治者——贵族吸血鬼。刘特,这个与众不同的吸血鬼伯爵,将和同伴一起卷入这个世界的漩涡之中,展开一场惊险绝伦的奇幻冒险。3.《全职法师》——作者|乱 字数|580余万一觉醒来,世界大变。熟悉的高中传授的是魔法,告诉大家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魔法师。居住的都市之外游荡着袭击人类的魔物妖兽,虎视眈眈。崇尚科学的世界变成了崇尚魔法,偏偏有着一样以学渣看待自己的老师,一样目光异样的同学,一样社会底层挣扎的爸爸,一样纯美却不能走路的非血缘妹妹。不过,莫凡发现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够主修一系魔法,自己却是全系全能法师!4.《暴风法神》——作者|余云飞 字数|430余万这是一个穿越到艾泽拉斯世界的小青年,为了爱与正义(不要变成食尸鬼),不畏牺牲(可以跑尸体复活),为了寻觅失落的正义与人性(节操),不停掉节操捡回节操的故事。5.《焚天之怒》——作者|妖夜 字数|500余万少年江逸,丹田被封,受尽欺辱。一朝觉醒,破封印,得奇功,炼九天神火,走上惊天逆袭路。地盘是我的,是我的,宝贝也是我的,全是我的。人道不公,伏尸百万!天道不公,焚灭诸天!在本期和大家分享的五部作品中,要为大家特别推荐的是天下书盟小说网签约网络作家神之判官的《终极魔法师》。方舟大陆,这个由“神”构造的特殊世界,有着剑气和魔法,有着种族与国家,有着阴谋和战争,还有些暗黑魔物。有着异常洁癖,审美似乎也有点走歪的贵族吸血鬼,刘特伯爵,意外的巧合下和同伴一起被卷入这个世界的漩涡,但他们展开的将是一场惊险绝伦的奇幻冒险。移步今日头条直接搜索,或者关注 飞看小说 今日头条号,即可阅读《终极魔法师》全本。
“五行说”是传统文化的糟粕吗
(汉魏彩锦护膊)这是个太大的题目,也是个很难的题目。“太大”,是指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大约需要一本专著。“很难”,即不是以“非黑即白”的极简,就可以轻易判定到底是精华还是糟粕。概括地讲,“五行说”——第一,蕴含着上古甚至远古先民的高超智慧。第二,起源于古人长期对天象的观测。第三,由此促进了古代先民哲学观的形成。第四,战国至汉代阶段发生了很大演变以致“鱼龙混杂”。一“五行”,起源于古人天文观象,这毫无疑问。《管子.五行篇》曰:“经纬星历,以视其离(历);通若道,然后有行。……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时。”《史记.历书》云:“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这里不要太在意“黄帝”二字,认为指远古之人就行了。《史记.律书》说:“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索隐》:“八正,谓八节之气。”“八节”,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史记.天官书》曰:“天有五星,地有五行。”《汉书.艺文志》云:“五行之序乱,五星之变作。”“五星”和“五行”,在古文中,属于 “互文”,两个词说的是一个意思。二“天有五星”,现在一听,就知道说的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水、金、火、木、土。古代这五颗行星另有其名——分别是“辰星”、“太白”、“荧惑”、“岁星”、“填星(镇星)”。这五颗星,在古人命名的“二十八宿”恒星群之间穿梭运行,所以,亦称“五纬”。“二十八宿”则被称为“经星”。《史记.天官书》里,还记载“五星”其他的名称,不再赘述。西周初年的青铜器铭文上,已经有对“岁星”的记载。可以确定,古人观测“五星”的运行,一定比这个时间早了很多。古人,对“经星”和“纬星”,是作为相互参照物观测的。由此经过很长时间后,总结出了许多很重要的规律性认识。比如,对“五纬星”的所有运行规律,在汉以前,几乎已经穷尽了现在仍然存在的各种可能——行星向前的视运动,称为“顺”或“进”;向后的视运动,称为“逆”或“退”;某星在某处改变运行方向,不动称为“留”,隐而不见称为“隐”,缓慢运行称为“迟行”,快速前进称为“疾”或“速行”;行星运行到太阳背后称“上合”,重叠在太阳前面称“下合”;行星运行到日地相反方向称“冲”,等等。古人很看重“五星会和”,即从天文上解释此种现象,也更多地从“星占”角度解读。 三出土的高庙文化白陶纹饰显示,至少在8000年前,古人已经产生了天神崇拜。这是在古人观测天文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古人,把太阳月亮都做充分想象并当作神;“二十八宿”被想象成了“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当做神;“五星”也不例外。日月,古人首先以“阳”和“阴”来概括其特点。这是古代“阴阳哲学观”的最初形成。通过“观象授时”,古人辨别了方向和季节,由此得出了“阴阳转化”的结论。天象运行带来地上物候包括灾害在内,使“天神主宰”的宗教观产生。“占星术”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产生的,是“分野” 理论,即天上的天象和星辰都与地面上的人与物相对应。“五星”也是,古人也将其与地上的人与物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史记.天官书》中有很详细的述说,不多赘述。四战国时期,“五星”已经被改变成了“五行”。但现在还没有证据证明,当时已经有了“金木水火土”的“五星”名称。齐国邹衍及门人,提出了“五德终始说”,讲了五种帝王之德,以“金木水火土”名之。严格来说,这一理论,与“五行”不完全相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五星占》一篇,被认为是最早、最权威,也是完全把“五星”“五行”、“金木水火土”与“星占”结合于一体珍贵文献。其曰——“东方木,其帝大浩(昊),其丞句芒,其神上为岁星。……西方金,其帝少浩(昊),其丞蓐收,其神上为太白。……南方火,其帝赤帝,其丞祝庸(融),其神上为(荧惑)。……中央(土),其帝黄帝,其丞后土,其神上为填星。……北方水,其帝端(颛)玉(顼),其丞玄冥,(其)神上为晨(辰)星。”五“金木水火土”怎么来的呢?其实源于古人对地面世间物质世界的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如《左传.文公七年》:“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宋子罕曰:“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后汉书.马融传》引此作“五オ”,章怀注:“五オ,金、木、水、火、土也。《左传》宋子罕云云。”《左传.昭公十年》:“且譬之如天,其有五材,而将用之。”《国语.郑语》中,亦作“五材”。《左传.昭公元年》里,“六府”、“三事”、“九功”并举,还多次说到“六气、五味、五色、五声、六疾、四时、五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里,亦说到“六气、五行、五味、五色、五声、六疾”。第一,这个时期,古人对于地上世间的认知在大大增加;第二,古人也开始用数字来罗列很多事物和现象。正是以此为基础,到了秦汉,“五星”和“五行”和“金木水火土”终于统一在了一起,天上人间也统一在了一起。《汉书.律历志》载:“‘天有三辰,地有五行’。然则三统、五星可知也。……故三辰之合于三统也:日合于天统,月合于地统,斗合于人统。五星之合于五行:水合于辰星,火合于荧惑,金合于太白,木合于岁星,土合于填星。”(马王堆汉墓出土星占图)还是前面说到的,一是,观测“五星”及运行规律,=凝聚着古人辛勤的劳动和高超的智慧;二是,古人根据日月星辰运行变化总结出了“阴阳”及“易变发展”的哲学很了不起;三是,对“五星”的观测包含着极卓越的天问成就,于此相关的历法对农业生产和古人生活起到了巨大帮助;四是,以“金木水火土”作为事物变化不同形态作为考察研究基础,具有很重要方意义。不过,“金木水火土”也不能成为一个“筐”,既不能装下世界万物,也不能作为一成不变的“工具”。原因就是科学已经大大发展了。
《封神榜》中,元始天尊赐给姜子牙的打神鞭只打神仙,为何却能打伤太师闻仲
怎么说呢,能提出这问题绝对高人。别说《封神演义》原著,估计连电视剧都没看过。打神鞭打神鞭虽然被称作阐教圣人元始天尊的玉虚宫至宝,但是他和封神榜一样,都是因封神大战而生的,至于威力,因人而异。元始天尊又命南极仙翁取一木鞭,长三尺六寸五分,有二十一节;每一节有四道符印,共八十四道符印,名曰:“打神鞭”。顾名思义,打神鞭只能打神。通常我们会把神与仙连用,神仙嘛。不过实际上神和仙是有区别的。在《封神演义》中,仙的另一个名字叫做“炼气士”,而神则为在天庭挂号有“公职”的人或仙。不过打神鞭也不是所有的神都能打,比如昊天上帝和瑶池金母,他肯定就打不了,另外,类似东海龙王敖光那样已经任职的应该也打不了,他打的范围,仅限于封神榜上有名者。封神榜上共有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实际从最后封神的人员看,不止三百六十五位),这些人都是将在封神大战中亡故的,打神鞭对于这些人来说,简直是绝命符,百试百灵。打神鞭的战绩原著中的姜子牙其实挺菜的,文不成武不就,同时还不听人劝,时常帮倒忙。我记得有个朋友说姜子牙干啥都不行,其实不对,拖后腿还是有一套的。由于打神鞭在封神大战中的特殊与超然性,所以姜子牙的战绩还是不错的。单用打神鞭,姜子牙四次打死对手,打断兵器(法宝)一次,另有五次无效,其他不是跑了就是打伤或者打翻。我们按先后顺序看一看。打死高友乾高友乾是闻仲道友,也是他请出山的九龙岛四圣之一。在张桂芳征讨西岐时助阵,最终死在姜子牙的打神鞭下。被魔礼红收走这个比较独特,魔礼红的混元伞确实能收东西,最后身死也封神了。但是书中在这里交代他是释门中人,所以打不得。我觉得有些矛盾。连打闻仲两次第一次是闻仲祭起金鞭,姜子牙祭起打神鞭,结果打神鞭把金鞭打断了。个人猜测兵器对兵器或者法宝对法宝,应该也和使用者在不在封神榜上有关。第二次直接打到闻仲的身上,打得闻仲三昧火喷出去三四尺远,看起来很惨,其实这已经给闻仲加光环了,闻仲不过几十年修为,地仙之流,被打中不死已经是奇迹了。打翻云霄原本双方是辩理,云霄从来不想把事情闹大,结果突然说翻了,双方动手,云霄被打神鞭打下青鸾。打死菡芝仙脑浆迸裂,这叫一个惨。又打闻仲被闻仲的第三只眼看见,急忙躲闪,所以没打到要害,只打在肩膀上。打跑吕岳阐教常规操作,不讲武德,一帮人围殴,姜子牙用打神鞭把吕岳打下坐骑,借土遁逃走。打殷洪失败这里也是打神鞭的一个特殊性,殷洪是妥妥的封神榜上有名人,但因为穿了赤的镇洞之宝紫绶仙衣,所以打在身上完全没有感觉。这说明防御类的法宝可以抵消打神鞭的伤害,也就是说即便面对封神榜上有名人,也得看人家有没有防御工具。被马元收走马元不是榜上有名人,所以姜子牙的打神鞭什么作用没起到,还被马元给收走了。打翻殷郊不得不说,小说都是人写的,想让谁死谁死,谁活谁活。殷郊不到二十岁,能有多少修为,居然只是打下坐骑。高友乾上千年道行,说死就死了。打罗宣这回杨戬的功劳被抢了,还没等放哮天犬,姜子牙的打神鞭先到了,但是罗宣很牛,只是几乎打下坐骑,这表现比云霄还好。第二次没打着殷郊不得不说,重要人物就是猛,打神鞭下居然逃之夭夭了。被孔宣收走咋说呢,姜子牙这脑袋真够呛,给他啥好东西都白瞎,拿打神鞭打孔宣,结果被五色神光给刷走了。打余元和闻仲一样,三昧真火都给打出来了,不过比闻仲惨,喷出去一丈多。打法戒被接住因为法戒不是封神榜上人,所以顺手接住。再打吕岳这回打得吕岳喷出三昧真火,不过没啥大事,又跑了。余德这次姜子牙是把打神鞭当暗器用的,因为武斗斗不过,所以逃走时把打神鞭扔出去了,将余德打翻在地,李靖赶上一戟刺死。万仙阵大开杀戒万仙阵杀乱套了,姜子牙祭起打神鞭,凡是封神榜上有名的,打着的便死。打死高明、高觉这回更随意,一下直接打死俩。从以上战绩我们可以发现,打死还是打伤和修为没什么关系,全看作者心情,不变的原则是只能打封神榜上有名的。写到最后才发现,好像跑偏了。如果上学时期写作文这就叫跑题,不过既然您都看到这了就多担待吧。最后回答题主的问题,之所以能打闻仲,因为闻仲是封神榜上有名人,死后封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
《鬼吹灯》中献王墓里的万年太岁是为何物,它为何要追胡他们
天下霸唱笔下的“鬼吹灯”世界里,写了许多稀奇古怪或神话传说中的事物,有些神奇的物种更是往往给摸金三人组的探险之旅,带来了一次次致命的威胁,演绎出一场场刺激的旅程,不断冲击着读者的感观。例如《精绝古城》中的鬼洞、火瓢虫、霸王蝾螈,《龙岭迷窟》中的人脸蜘蛛、幽灵冢和悬魂梯等等。在《云南虫谷》篇章中,三人组也是遇到痋人、霍式不死虫、雕鸮、尸蛾等不少制造危机的神秘物种,不过这一些都还不是oss,真正让三人组最后九死一生的是,如黑沙漠中吞没一切的鬼洞,已成能吞噬万物尸洞的万年老肉芝。因为精绝古城之行,亲眼见过鬼洞的胡和王也跟shirley杨一样,受到了鬼洞的,为了解除这个,势必找到搬山道人一派寻找了千年的“雮尘珠”。通过孙教授的分析和陈瞎子的指引,三人组得出结论,“雮尘珠”很大可能成了古滇国献王墓的随葬品。于是“摸金三人组”进行了倒斗献王墓的探险之旅。摸金校尉组合深入瘴疠之地,再探古墓奇险,在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进入了献王的阴宫。献王墓的阴宫是三层椁室,最底层的木椁,中层的石椁,还有最高处的肉椁。这最高层的肉椁,最开始三人组以为是一座石英石凿成的墓室,但没想到却是一座硬化石化的万年老肉芝尸壳,这就是说献王的椁是个万年老肉芝的死体。“肉芝”为万物之祖,相传有人将存活于大冲固定位置的“肉芝”,比喻做长生不死的仙肉,能食而复生,而与岁星相对运行的那种“聚肉”刚是不祥凶物。不过这被献王做了棺椁的“肉芝”是死的,已经失去了生命,只剩下干枯坚硬尸壳,估计其肉都被献王炼成了仙丹了,五观被封后,内部不再复生,已半石化,被造成墓室。肉芝便是我们所说的太岁,不过还远远不止这么简单。从地下挖出太岁原本平常,有些地方的展览馆里就有陈列品供人参观。所谓的“太岁”,也不过是一种单生细胞的肉菌,被割掉一块肉,也可以自行生长,是肉芝的一种,可以入药,有轻身健骨的奇效,其形与色各异,形状大多如牛心或人肝,色有白、紫、黄、灰、褐等等,唯一共通的特征是“眼睛”,太岁上都有一个黑如眼膜般的孔洞,也是它的核心部分,研习风水之术。对“太岁”之说,《青竹地脉论》中认为“太”为凶、“岁”为渕(即木星),是太古凶神死后留在世间的肉身。在这个眼睛上,也有很多说法,有明眼、暗眼之分,明眼就是在表面,能看到它的目,是睁着的。只有这种才可入药食用,而暗眼,则是眼睛藏在里面,做闭合的样子,此乃凶恶之兆,噩气内聚。触之不详。 不过胡他们遇到的不是一目的“太岁”,太岁只是“肉芝”的一种,“肉芝”的涵盖面很广,相关传说也多,不仅有,国外也有。老胡祖传的那本残卷《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其中“地”字一卷,就详细阐述了生长于地下的“肉芝”。说是凡风水大冲,清浊失调的所在,都会长有肉芝,但是根据其形态不同,吉凶各异,一目者最为普通,是“太岁”,二目都为“青忽”,五官兼备为“乌头”,具三目都为前官后鬼的“蝼废”,遍体生眼的则被称为“天蜕”。而这个被献王做成棺椁的起初是二目“青忽”,献王用其老婆的凤棺填了一眼,自己的“人形玉顶簪金麟趾棺”则填了另一眼,但最后已演变成初具五官的“乌头”尸洞。“青忽”肉芝缘何会演变成“乌头”尸洞呢?其实“尸洞”是附着在这个万年老肉芝尸壳上的一个“缝隙”,这个缝隙是黑与白、正与反、阴与阳之间的混沌空间,里面有无数的人手,这些人手会将抓到的一切都拖入缝隙里,成为缝隙能量的一部分,得到这些能量的补充,这个缝隙也会越来越大,足以吞噬万物,这种情况也被称为“尸洞效应”。老肉芝尸壳之所以会附有尸洞,是因为当年献王打算令这万年老肉芝长出新肉,把精血充足的大量活人,用白蜡一层层的浇在肉芝尸壳上,让他们与肉芝长为了一休,以期能重新长出肉灵芝,服用后便可以延年益寿,但结果却由大量的遇害者腐蚀出了这个“缝隙”,一个通往混沌空间的尸洞。而乌头尸洞,是说这肉芝已由两眼变成五眼(形如五官),有五个吞噬洞穴的尸洞。但是望下一看,顿时全身凛然,这是头一次比较清楚地看见那个尸洞,乌朦朦的一大团腐肉,几乎可以覆盖半边潭口,大概由于只是个乌头的死体,并非如传说中的那样五官具备如同人头,而只是在上面有几个巨大的黑洞,似乎就是以前的鼻子、口、眼之类,尤其是一大一小两个相对的黑洞,应该就是肉芝的两个眼穴……《云南虫谷•第五十章》那么原先已经半石化,被造成墓室的老肉芝尸壳,又怎么会突然间又变活了,还追着胡他们一路吞噬万物,产生尸洞效应呢?这里面自然也是各自有原因的。首先老肉芝死体尸壳之所以会变活,也不是肉芝由死翻生,是尸洞效应让乌头死体重新腐肉软化动了起来。这是因为原来封闭,属于真空状态的阴宫,随着胡他们的打开闯入,有了空气,空气加三个活人,这样的生气让尸洞效应开始,也就促使这世间罕见的原生生物重新软化,让尸洞里无数的人手伸出来抓取实物,活动了起来。五观被封后,也许它的外层不在生长,偶尔能渗出污水,但是内部就不再复生,都已半石化了,直到吸入空气,这罕见的原生生物,就又开始“动”了起来。《云南虫谷•第四十八章》就如精绝古城黑沙漠中足以吞没一切的鬼洞,这个尸洞同样能吞噬万物,并作为尸洞能量的一部分,让缝隙越来越大,但不同鬼洞的固定不移动,这个附在乌头死体上的尸洞,却是能快速移动,胡他们三人最后就是被这个尸洞追赶,差点像那些痋人和不死虫一样被吞噬进去,可谓九死一生。不过,尸洞实际上并不是追着胡他们跑,而是追着胡手上藏在的献王头骨里面的雮尘珠。这是因为这个尸洞是附在乌头肉芝上的,故而尸洞呈现出一种介于能量和物质之间的奇妙状态,而有“凤凰胆”之称的雮尘珠,可以吸引混沌不明的物质或能量,所以尸洞才会一直追着雮尘珠移动,这点在后面的《昆仑神宫》中有说明。最终胡也是用这个特性,用飞虎抓揪住献王头骨,把尸洞引到特殊的风水地理位置,将之消除。而这个特殊的风水地理位置,其实就是虫谷的入口,叫做“青龙顿笔,屏风走马”之处。这是因为谷口是一处地势行止起伏对称的所在,左为牛奔,右有象舞,中间形势如同悬钟星门,是一处分清浊、辩阴阳、抹凶煞的“扞城位”。尸洞一旦移动到那里,其中的混沌之气就会被瓦解。听Shirley杨讲,原来我倒撞入雨蕉丛中之后就睡着了,山谷下边的“乌头肉棺犉”也冲到谷口,被“青龙顿笔,屏风走马”的形式挡住,附在其上的混沌凶砂顿时烟消云散,留出无数污水,最后谷口只剩下一个有一间房屋大小的肉芝尸壳,从上望去,其形状如同一个花白地大海螺。《云南虫谷•第五十一章》也由此可见,实际上这个附在万年老肉芝尸壳上的尸洞,成因是与风水变动有关,由于当年献王对虫谷的天然风水格局改动太大,形成了阴阳清浊不分的混沌地带,才诞生了这个尸洞。这与小说中所言的,乾隆年间云南山林中出现的那个乌头怪物是一样,胡也是由此才想到消除尸洞的方法。(图片来源于网络)坚持原创,杜绝抄袭,我是羽菱君,专注武侠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严嵩最后的结局如何
公元1567年,在袁州分宜这个地方,88岁高龄的严嵩,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浑身散发着恶臭,栖身在郊外坟地的一间墓舍里。所谓“墓舍”,是富裕人家为了方便上坟扫墓,在坟地里建的简易小屋。严嵩颤巍巍抚摸着自己满是泥污的胡子,想到自己的3位至亲,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婆病死了,聪明绝顶的儿子严世藩被当街斩首,宝贝孙子严绍庭,被流放到蛮荒之地受苦,生死未卜。他想到这些亲人都离他而去,自己也是朝不保夕,不禁老泪纵横。恍惚间,他的思绪回到遥远的童年时光。一.神童降世,光耀门楣1480年,袁州府分宜,一个姓严的教书先生家里,诞下一个男婴,取名严嵩。这个男孩从小就显出与众不同,3岁能识字,6岁能背四书五经,到了8岁,竟然以优秀童生的身份进了县学。要知道,有多少人学到这个程度时,都已经20多岁了。严嵩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全家都把考中科举,光耀门楣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严嵩也算争气,虽然在科举之路中,多次受到家庭变故的扰乱,但还是在26岁那年,进京赶考,一举拿下全国第五名的好成绩,并被分配到了翰林院工作。然而翰林院基层小文员的工作,让严嵩心理落差极大。20几年来,他一直被家乡人众星捧月般奉若神童,就连县太爷都把他当宝贝。现如今他走入仕途才发现,出身普通没有背景的他,就好像一个职场小透明。在翰林院熬到第3个年头的时候,严嵩的寡母去世,按规矩,官员的直系亲属过世,应当休假回乡守孝。让人吃惊的是,严嵩干脆辞职了,借口守孝,实际上回老家隐居去了,这一去就是10年之久。10年间,朝廷几次劝他回来上班,他也没答应。直到后来内阁首辅杨廷和邀他出来工作,严嵩才答应。当年,就是杨廷和大人点中的严嵩的答卷,按照当时的习惯,杨廷和算是严嵩的恩师。结果可笑的是,这次复出工作,严嵩又没坚持下来,就上了一年班,竟然因为出差办事恰好遇到宁王谋反,他看兵乱严重,竟然吓得跑回老家躲着去了。二.重入仕途遇贵人,稀里糊涂速升迁1521年,已经41岁的严嵩觉得时机到了,因为这一年,明武宗朱厚照英年早逝,新皇登基,恩师杨廷和代理朝政。他果断再次回到单位上班。不过到了单位他才发现,此时京城正闹得乱哄哄的,朝臣们每天忙着搞“辩论赛”。原来呀,上个皇帝明武宗英年早逝也没有子嗣,于是由他的堂弟朱厚熜继位,也就是被后世称为嘉靖帝的那位。嘉靖帝的老爸是兴献王爷,嘉靖就觉得:我虽然不是皇帝生的,但是我现在当皇帝了,得给我爸一个说法吧,他老人家成了皇帝亲爸爸了,总得享受点该有的待遇吧。于是他提出,要把老爸的灵位搬进太庙里供奉。关于这个提议,朝堂上可就闹开了,大臣们主要分成两派,以杨廷和为首的一派,是坚决反对,少数几个大臣则支持。这事儿史书上叫做“大礼议事件”。折腾来折腾去,最终的处理结果是,在太庙旁边建个小太庙,把兴献王灵位供奉进去。很显然,反对派输了。而反对派的下场就是下岗或降职,本来炙手可热的杨廷和瞬间凉凉。而支持皇帝的那一派不用说,全都像坐着飞机一样,升职加薪了。至于严嵩呢,这次是非常险,虽然恩师完蛋了,但是幸亏他还有一个特别要好的老乡,叫桂萼的,这桂萼简直就是严嵩的大贵人。当时闹起大礼议事件,这个桂萼就是带头支持嘉靖皇帝的一个。事件结束后,桂萼火速升职,成了嘉靖身边的红人。而严嵩这个41岁的翰林院基层工作人员,马上就沾了老乡的光,连升三级,成了国子监的一把手。通过大礼议事件,严嵩得到了相当大的启发,他发现,要想仕途顺,就得揣摩好皇帝的心意,讨得皇帝的欢心,皇帝高兴了,看你顺眼,那你就仕途无忧。至于什么原则呀,什么骨气呀,全都不值一提。从此之后的17年时间,严嵩把左右逢源应用地贼溜,一路升到了尚书。三.狡诈斗夏言,艰难入内阁1538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可以说是严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嘉靖皇帝又出了个幺蛾子,他已经不满足于把老爸灵位请进太庙了,他觉得该给老爸封一个皇帝的封号才行。给早已作古的兴献王封皇帝?这是多么的荒唐,这简直比之前王爷灵位进太庙还要荒唐100倍。朝堂上众大臣全都反对,就连没啥原则的严嵩也觉得这不大合适。于是当嘉靖帝在这种情况下特意问严嵩:“严爱卿,谈谈你的看法吧。”(严嵩当时是礼部尚书,这事儿正好是归他管)严嵩就说了一通不咸不淡的话,没反对也没支持。嘉靖本意是想从严嵩这个原则性不强的大臣身上找个突破口,结果并没有如愿以偿,嘉靖暴怒。严嵩当天就后悔得要命,他都是奔60的人了,好不容易爬到尚书的位置,要是因为这次惹怒皇上仕途玩完,那这后半辈子基本就没戏了。于是他赶紧写了两篇拍马屁的文章《庆云颂》和《大礼告成颂》,中心思想就是赞美嘉靖帝要给老爸皇帝封号的这个提议。第二天嘉靖一看两篇文章,立刻心花怒放,并借此成功地给亲老爸赐了皇帝封号,得偿所愿。严嵩从此也成了嘉靖眼前的红人,受到另眼相看。不过,严嵩这个毫无原则拍马屁的恶心行为,却直接惹火了朝堂上的众大臣。他们觉得严嵩是个真小人,是个奸臣。而这些指责他的清流官员中,以内阁首辅夏言职位最高,也最为正直无私。从此之后,在严嵩心里,夏言成了他升迁路上的死敌,把夏言拉下马也成了严嵩的目标。严嵩和夏言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整整持续了十年之久。十年间,严嵩曾向皇帝进谗言毁谤夏言,而一向正直的夏言,时时以江山社稷为重,平时会有一些行为会让嘉靖帝丢面子、不舒服。严嵩的谗言,激发了皇帝以往那些不好的回忆,暴怒之下,竟然直接把夏言给开除了。内阁大臣共有4人,夏言走了,就有了空缺,严嵩立刻被皇帝升为内阁大臣。从此之后,严嵩进入内阁。严嵩进入内阁之后,并不是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而是借着自己演技高超的优势,在内阁办公室表演起为了工作废寝忘食加班到半夜不回家的戏码。嘉靖帝还真就吃这套,对严嵩印象很好。严嵩不仅是做足表面功夫,还花了很多心思整治内阁中的另外3个大臣,毕竟,在内阁中,严嵩是资历最浅的,资历浅就代表话语权最轻,严嵩可不甘心如此。经过他费尽心机的一番操作,果真把内阁一把手翟銮给整走了,成功独揽大权。然而,在1545年,严嵩还没得意多久呢,业务能力出众的夏言又被皇帝召回来了,继续任内阁首辅一职,也就是一把手,严嵩则是次辅,内阁二把手。严嵩心里恨呀,要没有夏言,他就是一把手,基本就是皇帝之下,百官之上,只要把嘉靖哄好,他就可以放心搂钱。夏言一来,他的计划全乱了。接下来的几年,严嵩费尽心机整夏言,不过都没有成功。1548年,一心为了大明江山鞠躬尽瘁、舍身忘我的夏言,终究是惹怒了皇帝。当时有个能力很强的将军,向皇帝提议出兵收复河套地区。而嘉靖帝是个图安稳,没有什么进取心的皇帝,不会去打一场可有可无的仗的。夏言出于对国家发展的角度,大力支持这个提议,触了嘉靖帝的逆鳞。嘉靖因此让夏言退休回家养老,而严嵩这次干脆再踩上一脚,给夏言又栽赃了一个勾结武将的罪名,彻底把夏言给整倒了。四.只手遮天,把控朝政除掉了夏言这个障碍,严嵩坐上了内阁首辅的宝座。内阁是权力中心,而内阁首辅更是真正的大权臣。嘉靖皇帝这个人,智商很高,很有心机,但是他没有进取心,心里没装什么江山社稷,他更注重个人私生活,个人感受。嘉靖迷恋道教,沉迷炼丹,大把的时间都用在这上面。因此呢,嘉靖自从1536年开始就不上朝了,毕竟早朝太累人了,每天凌晨4点就得起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还得听一群言官发言,还得一一回应,那太影响他的个人生活了。不过虽然如此,毕竟嘉靖还是皇帝,国家机器也还得运转才行,皇帝还是需要一个和大臣们沟通的渠道。于是,嘉靖帝想了个办法,他经常召开内阁会议,内阁四大臣和他,一共五个人,探讨国家大事,内阁大臣们把下面官吏的奏折整理到一起,挑一些重要的汇报给皇帝,小事情的话,就直接由内阁来解决。这种模式下,内阁首辅那真是皇帝一人之下,百官之上。没了夏言,严嵩这回彻底走上了人生巅峰。他疯狂地发展自己的党羽,清除掉那些违逆自己的官员,光明正大搞贪污。他儿子严世藩是工部右侍郎,工部按现代话来说,就是建设部,工部右侍郎相当于建设部二把手。日常工作就是经手朝廷各种城建项目,油水很大。这严嵩父子俩呢,全都是没啥道德感的人,非常贪财,所以这父子干脆联手搞贪污。那你可能要问了,这么奸诈的内阁首辅,就没有正义的声音去他吗?当然有啊,严嵩只手遮天把控朝政的15年间,曾有沈炼、杨继盛为代表的正义之士,以性命为代价,向嘉靖帝死谏,揭发严嵩的罪行。除了明着来的,暗地里筹谋扳倒严嵩父子的正直官员就更多了。但他们都失败了。一方面,严嵩的权势太大了,且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党羽,除了嘉靖帝,没人能奈何他。另一方面,严嵩很擅长迎合上意,是那种完全放弃尊严的迎合。在严嵩长年的努力之下,嘉靖帝对他产生了依赖,君臣间甚至培养出了感情,就类似乾隆与和珅那样的情谊。因此,嘉靖帝明知道严嵩父子严重,但是他选择放任不管。严嵩父子体会到皇帝对自己的放任,就更加有恃无恐,明目张胆。五.得意忘形,祸患已至嘉靖帝整日穿着道士服,窝在宫里研究炼丹修道,政事交给内阁,而严嵩这个首辅又把控了内阁。严嵩权倾朝野,严党林立。放眼整个朝廷,乃至皇室,凡是想办什么事,全都要先真金白银地把严嵩搞定才行。只要想平安就得拍严嵩的马屁。严氏父子长年累月地大肆搞钱,简直无法无天,时间久了,父子俩也飘了。公元1558年3月份,发生了一件意义重大的事儿。一天之内,竟然有三位大臣上书严嵩。而这三个大臣吴时来、董传策、张翀,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徐阶徐大人的门生。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徐阶,徐阶是内阁大臣之一,官位仅次于严嵩,严嵩是首辅,他是次辅。严嵩得知这三劾自己,吃了一惊,但还是没怎么当回事。为什么吃惊呢?三人同一天,还都是徐阶的门生,但凡智商正常的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徐阶指使的嘛,有预谋,有计划的。严嵩之所以吃惊,是因为徐阶这么多年以来,对待严嵩都是一副奴颜婢膝的贱样子,为了讨好严嵩,不惜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做小妾。他一直以为徐阶是识时务的,选择站在自己这边,万万没想到,徐阶这么些年都是装出来的。这一下子,他算是看出来徐阶的真面目了。那么严嵩又为啥不怎么当回事呢?因为他把控朝政以来,偶尔他的也有,但是每次嘉靖帝都选择保他,他有恃无恐,满以为这次也和以往一样,自己演演戏,再让严党帮他运作一番,嘉靖帝顺水推舟,事情也就过去了。果然,嘉靖帝看了三人的奏折之后,没有找严嵩问话,而且立刻把他们仨下狱,下令审问,问问他们的幕后主使是谁。可是三人铁嘴钢牙,就是不承认是一伙的,嘉靖帝把他们发配充军,这事儿算结束了。严嵩以为万事大吉了,实际上危险正在向他走来,是他太大意了。徐阶这只是第一步,试试嘉靖帝对严嵩的态度而已。三个徐阶的门生同一天去,不用问都知道是徐阶的主使,嘉靖帝那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想不到呢,但他只是做做样子审了一下三人,就发配了,根本没问徐阶。这说明什么,说明徐阶在嘉靖心里的份量重了,而严嵩在嘉靖心里的地位下降了。不少史学家认为,这个阶段,嘉靖帝对严嵩已经不耐烦了,虽然他用严嵩非常顺手,但十几年里,总是有劾严嵩,每次都得嘉靖出马给他收拾局面,实在是不胜其烦。两年后,严嵩做了一件蠢事,加速了自己的灭亡。嘉靖40年年底,嘉靖帝和妃子一起玩烟花,结果把宫殿给点了,嘉靖的寝宫永寿宫被烧,只好暂时搬到玉溪宫暂住。于是嘉靖在内阁会议时,问起宫殿的重建情况。让人吃惊的是,严嵩竟然说了一句“咱们刚刚搞完一个大工程,库房的建材不够,新的永寿宫一时半会建不起来,皇上您可以先搬到南宫住。”其他内阁大臣全都目瞪口呆,嘉靖帝则是立刻火冒三丈,训斥了严嵩一番。原来,这个南宫不是啥吉利地方。想当年,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弟弟暂时当了皇帝,等到朱祁镇回国后,弟弟不想把皇位归还,于是把他直接软禁起来,这个用来软禁的地方就是南宫。也不知道严嵩是岁数太大,脑子不好使了,还是抽什么风,竟然让皇上住南宫。紧接着,徐阶赶紧开口,承诺三个月就可以建成永寿宫。嘉靖听了龙颜大悦,把工程交给了徐阶。严嵩这才感到大势不好。接下来,严家又出了一件事,严嵩的发妻欧阳氏,也就是严世蕃的妈,病逝了。爷俩伤心欲绝,除了对欧阳氏的不舍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欧阳氏一死,严世蕃得立马回老家守孝去。当时的制度如此,凡是官员的父母过世,都得回老家守孝三年,工作就得暂时停止了。而严世蕃一旦回老家,就不能在严嵩身边辅佐了。要知道,严世蕃才智过人,头脑机敏,非常擅长谋略,以及揣测圣意。他的政治头脑比老爸要强很多。几十年来,严嵩办事之所以如此滴水不漏,并不是说严嵩有多厉害,很多主意都是严世蕃出的,尤其是严嵩上了年纪之后,就更加依靠严世蕃。当时严嵩已经81岁高龄了。严世蕃回老家守孝去了,果不其然,这下严嵩没了智囊,接连几次都没有揣测准皇帝的意思。嘉靖对他越发有意见了。几个月后的一次占卜,断送了严嵩两父子。嘉靖帝很迷信,平时会定时搞一搞扶乩的把戏。简单说,扶乩就是俩人扶着一根树枝,在沙盘画出字来。嘉靖经常通过扶乩来进行和上天的对话。可说白了,既然扶乩是要由人扶着树枝,那具体画出什么字,还不是人为的嘛。这次嘉靖问完问题后,沙盘上画出了“奸臣当道,贤臣不用”八个字。嘉靖又问,奸臣是谁,贤臣是谁。沙盘上画出“奸臣如严嵩,贤臣如徐阶”。扶乩事件之后,内阁次辅徐阶立刻行动起来,他找到下属邹应龙,安排他立刻写了一篇严世蕃的奏折。奏折内容大概就是说,严世蕃仗着老爹的权势,贪污搞的不像话,该斩首。嘉靖这时候对严嵩已经厌烦,严嵩接连几次地表现不佳,导致嘉靖正在气头上。他看了奏折,毫不犹豫就下令,逮捕严世蕃,好好审一审,至于严嵩,他还是留有一定的情面,嘉靖表示:我相信,你儿子的事和你没关系,你退休回家养老去吧。六.最后的猖狂,追悔莫及如果说,严嵩见好就收,就此打住的话,还可以享受一个安乐的晚年,但是世上没有后悔药。虽然严世蕃入狱被审,严嵩卸任退休,但严党还在呀。严党中,除了一些胆子小的,立刻摘清关系的,还有相当一部分骨干成员是不甘心就此认输的。严党里一个主要人物,刑部右侍郎鄢懋卿,他立刻行动起来,营救严世蕃。不得不说,这个鄢懋卿能力真是强,经过他上上下下一番运作,严世蕃的最终审判结果竟然是,经查证,贪污白银800两,发配雷州充军。这个严世蕃呢,被发配之后还是不消停,不知道是用了什么办法,竟然在半路跑了,来到江西。严嵩也赶来江西和儿子团聚,父子俩竟然毫无顾忌,在江西兴师动众建起豪宅来。同时,俩人也从未放弃严党事业,他们联系了严党骨干成员,想方设法想让严嵩再回到工作岗位。人呀,狂妄到极致,路也就走到头了。就在严家大兴土木建豪宅的时候,出了一件事。严氏父子虽然倒了台,还是不知收敛,行事作风依然如恶霸一般,这就导致他们家的仆人和工人也都一个个张狂得很。这一天,有个文人打扮的人从严家的建筑工地经过,出于好奇心他就扭头多瞅了几眼。仅仅是多看了几眼,竟然就惹怒了工人,他们当即辱骂了这位文人,文人试图辩解,他们竟然还扔出砖头,砸伤了他的额头。这个被欺辱的人并不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他是袁州的一个小小推官。他满肚子的怒气无处发泄,于是就给好朋友林润写了一封信,吐槽这件事。这个林润呢,是南京御史。林润得知这件事,也感到愤愤不平,之前他就一直憎恨严氏父子。一个念头油然而生,干脆写一封奏折他们。紧接着,林润特意去调查了一下严氏父子在江西的情况,写奏折这父子俩,勾结海盗,图谋不轨,严世蕃胆大妄为当逃兵,隐藏两年之久。嘉靖看了奏折大怒,下令逮捕严世蕃,回京审问。然而严氏父子依然没有惧怕,严世蕃刚被带到京城,竟然受到官员们的款待,连监狱门都没进。这些让人惊呆下巴的情况,也让徐阶大惊失色,他筹划隐忍十几年,才扳倒严嵩,没想到,人家都了,还这么大势力。如果严氏父子再运作一番,重回朝堂也不是没可能。徐阶不敢掉以轻心,立刻回去商量对策。反复考虑后,徐阶写下一封奏折,让他的下属呈了上去。嘉靖看了这封奏折异常光火,下令将严世蕃斩立决,严家抄家,所有财产充公。那么,这封奏折写的什么呢?主要是两点,一是说严世蕃和头子做朋友,训练自己的,想要里通外国,图谋不轨。二是说,严氏父子占了一块有“王气”的土地,建造房屋。这两条,通倭和犯上都占了,嘉靖帝自然是无法容忍。就这样,严氏两父子亲手给自己作到了绝路,连平安度日的机会都给作没了。严家被抄家,严嵩贬为庶民,严世蕃被处斩,严嵩的孙子被流放,一家人分崩离析。据史书记载,严家巨富,抄家都抄了一个月。抄出来黄金三万多两,白银三百万两,古玩字画,奇珍异宝那都不计其数了,房产田产铺面这些固定资产无数。抄家清单整整写满了一大本,像书一样。后来还有人把这清单批量印刷出售,当书卖,老百姓出于猎奇心理,纷纷购买阅读。抄家清单被卖成了畅销书,你说搞笑不搞笑?至于已经86岁、身无分文的严嵩,被赶回了老家。七.凄惨落幕1567年,已经要了两年饭的严嵩,穿着破烂,整日食不果腹,他又老又病,连个栖身之所都没有,有时候只得露宿街头,天太冷的时候只好去坟地上的墓舍里避一避。这一天,病入膏肓的严嵩,孤独落寞,无比凄惨地死在了别人家的墓舍里,当时他88岁。严嵩的结局可谓是凄惨至极,由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沦落成沿街讨饭的乞丐,亲人或死或囚,只剩自己一个孤家寡人。这种下场其实远比一死了之要残忍的多。这结局也全都是他咎由自取得来的。